正文 第6章 30歲之前要有膽量,30歲之後才會有能量(2 / 2)

國際零售巨頭八佰伴前總裁和田一夫,原來是一家蔬菜店的老板,曾是全世界商家景仰的英雄。1997年,快速擴張的日本八佰伴的意外破產使他一貧如洗。但年逾古稀的和田一夫痛定思痛後,又開始了重新創業,在南京的一次會議上,和田先生強調說,市場發展就是不斷創新和淘汰的過程,隻有永遠保持活力、持續創新的企業家和企業,才能堅強的生存下去。國際著名音樂家譚盾就是這樣一個能量十足的人。譚頓是一個喜歡拉琴的年輕人,可是他剛到美國時,卻必須到街頭拉小提琴賣藝來賺錢。能到街頭拉琴賣藝,對一位躊躇滿誌的音樂人來講,似乎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然而譚盾心中卻一直在積蓄自己的能量。事實上,在街頭拉琴賣藝跟擺地攤沒兩樣,都必須爭個好地盤才會有人潮、才會賺錢;而地段差的地方,當然生意就較差囉!很幸運地,譚頓和一位認識的黑人琴手,一起爭到一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一家商業銀行的門口,那裏的人潮好多。過了好一段時日,譚頓賺到了不少賣藝錢之後,就和黑人琴手道別,因他想進入大學進修,在音樂學府裏拜師學藝,也和琴技高超的同學們互相切磋。於是,譚頓將全部時間和精神,投注在提升音樂素養和琴藝之中。在大學裏,雖然譚頓不像以前在街頭拉琴一樣賺很多錢,但他的眼光超越金錢,轉而投向那更遠大的目標和未來。十年後,譚頓有一次路過那家商業銀行,也發現昔日老友--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賺錢的地盤"拉琴,而他的表情一如往昔,臉上露著得意、滿足與陶醉。當黑人琴手看見譚頓突然出現時,很高興地停下拉琴的手,熱絡地說道:"兄弟啊!好久沒見啦!你現在在哪裏拉琴啊?"譚頓回答了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廳名字,但黑人琴手反問道:"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是個好地盤、也很好賺錢嗎?""還好啦,生意還不錯啦!"譚頓沒有明說,隻淡淡地說著。那黑人哪裏知道,十年後的譚頓,已經是一位國際知名的音樂家,他經常應邀在著名的音樂廳中登台獻藝,而不是隻在門口拉琴賣藝呀!

膽量是一個累計階段,而有充足的能量之後,就是一個質的飛躍。譚盾之所以沒有繼續賣藝街頭,而是成為是著名的音樂家,不僅是源於他對音樂的渴望,更重要的他學會了一種膽量,擁有了一份過人的膽識,當這種膽量經曆了積累之後,就會出現質變。質變的結果就是譚盾擁有更加強大的能量。

30歲之前,你擁有人生中最年輕的資本,你還在怕什麼呢?成功永遠屬於那些勇敢、果斷、敏銳的人。能量,在這裏指的是因膽量的積聚而充實了自己。它實際上是因為在30歲之前你有了膽量,在今後的人生中擁有強大的應對問題的底氣的體現。

30歲之前要有膽量,30歲之後才會有能量。這不僅是個人的一個需求,更是一個時代對大眾的期望。吉鴻昌曾經說過:路是腳踏出來的,曆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曆史。

年輕人的資本是什麼?就是我們引以自豪的青春活力與充沛的精力。當我們手握生命的開罐器,當我們已經踏入成功之門,當你心中的膽量充足之後,或許你體內會發生化學反應,或許從哲學上會出現矛盾對立之間的相互轉化,30歲後你的才會有一種叫能量的東西。記得民間則流傳這樣一個成功之道:一膽二力三功夫。即第一是膽量,第二是力量,第三才是功夫。這裏的力量就是所謂的"能量"。它不僅是片麵性的體能,關鍵是一種心態,一種自信,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是一種對自我的肯定,是一種另類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