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說:“得人心者得天下。”確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心向背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存亡。而在生活中,得人心同樣重要。贏得人心,你會受到眾人的擁護和愛戴,你會得到很多朋友,在一個與人交往融洽的氛圍中,你的心情也會保持愉快。一旦遇到困難,也自然會有人對你伸出援手。
古往今來,人們無不在拉攏人脈上絞盡腦汁,如何搞定人心,是人們總也研究不完的話題。積累人際在平時,臨陣磨槍路難走
朋友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溝通對象,在生活中,朋友對你的影響力也是最強。這一點上,喜歡交往的20幾歲年輕人體會最深。
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但是,真正的朋友不是偶然遇見的,而是在長期的接觸和交往中形成的。人無完人,所以與朋友的交往同樣也有一個磨合的過程,欣賞他的優點,包容他的缺點,直至能與之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好的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無怪乎人們經常感慨“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朋友不似親人,他們與我們沒有血緣的聯係,但卻是由正直和真誠所逐漸積累的友誼,因此顯得格外珍貴。“一個好漢三個幫”,“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還是你人生中遇到困難時能夠幫助你的人,保持和發展朋友之間的關係,還是你獲得幸福的條件。因此,人情就是一筆財富。人際交往的一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有好人緣,廣結人情。
在職場中,你可以把任何人作為朋友,即便是你的上司也不應例外。朋友關係的特點是平等、自由、親密、隨意,也就是你要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當然,對上司的恭敬還是少不了的,但關鍵在於你要讓他知道,你把他看做能夠說心裏話的人。當你和他人進行溝通的時候,氣氛應該是輕鬆自然、令人舒適的,虛情假意的客套最要不得。
要想有朋友,先給夠朋友,這是你積累人際關係的先決條件。人際交往是互動的,真誠也是雙方的,與對方分享使你高興的事情,看到對方遇到困難時主動伸把手,都會讓對方倍感溫暖。隻要你夠朋友,別人自然會覺得欠了你人情,當你遇到事情的時候,找人幫忙求人辦事自然也就容易多了。那些生活順遂事業風光的人,大都善於結交朋友、樂善好施。巧妙的施恩於人,是積累人際關係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唐代有位竇公,雖然聰明伶俐,極善理財,但卻財力綿薄,難以施展他會賺錢的本事,於是他打算先從小處做起。他在城中四處尋求賺錢的門路,某日走到郊外,看見一處大宅,非常有氣勢,打聽之下得知這是一位大臣的外宅。竇公沿著宅子四處觀察,發現宅院後花園的牆外有一個水塘,這塘水十分清澈,並且是從小河流過來的,隻是因為沒有人打理,所以顯得有點零亂肮髒。
竇公知道發財的路來了,他找到水塘的主人,以很低的價格買下了這塊地,然後請人把水塘砌成石岸,疏通水道,種了很多荷花,還在水塘內放養金魚,最後又在周圍種了很多花朵。
第二年春天,那位大臣休假在家,無意中發現花園後麵的水塘景色優美,花香迷人,讓他流連忘返。竇公見時機成熟,將水塘送給了這位大臣,如此一來,兩人成了朋友。一天竇公佯裝無意地提起他想到江南走走,於是大臣主動寫介紹信給他,讓地方官吏對竇公多加關照。竇公靠著這幾封介紹信,一路暢通無阻,有官府撐腰,加上他出色的經商能力,不出幾年就賺了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