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詞叫做人際成本,是指你從小到大所認識的人,以及這些人所形成的人際關係網,這些都是在你過去漫長的歲月中逐漸積累壯大的,其耗費的金錢和時間,是難以估計的,很難在短時間內重新建立一個同樣規模的網絡。所以,利用已經成型的關係網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願意留在自己生活的城市的原因。
即使如此,剛步入工作的新手,在公司內部基本上也不會有自己的人際網絡,若想迅速站穩腳跟,就要有正確的方法。初來乍到,一定要找個靠山
雖說愛拚才會贏,但是作為初入社會的新人,如果像沒頭蒼蠅一樣,隻憑著一股年輕人的熱情和衝勁,不顧方法地橫衝直撞、忙東忙西,不但你學不到本領,反而可能會讓老職員們看不順眼,覺得你非但不聰明,做事不講條理和方法,還目中無人,不把他們放在眼裏。所以,初來乍到先悠著點勁,找個靠山才是硬道理。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其中“人和”的內涵就是有人相助,尤其是貴人相助。羅貫中在撰寫《三國演義》時,就巧妙地把天時、地利與人和分配到了魏、吳和蜀三國,我們可以看到,蜀國人才濟濟、人心大統,這就是有貴人相助。
“貴人”有很多種類型,他可以是居高位的人,也可以是你一直尊敬和崇拜的人,甚至還可以是在某一方麵比你略勝一籌的人。職場中的貴人,也就是你的靠山,他在你未來的職場生涯中,可能扮演你師傅的角色,教會你很多知識和經驗,也可能扮演你的引路人角色,給你指引一條康莊大道。一旦有貴人相助,成功就會變得簡單許多。所以,找到自己的靠山,並博得他們的信任和賞識,是成功的一個重要步驟。
要知道,若想成就一番大的事業,單靠自己一方麵的力量是肯定不夠的。在力量不夠強大之時,就需要善於借助他人的力量,暫時寄人籬下並不是一件恥辱的事情,那些明知自己能力不足,卻不願依附他人的人才是最愚蠢的。為自己尋找一個有力的靠山,不僅僅是一種謀略,也是一種成功經驗的智慧產物。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起義之初,還是隋朝的太原留守。在隋煬帝的暴政之下,當時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想要推翻暴政。李淵雖然也覬覦皇位,但是他手下的人馬大都是官僚貴族階級,忠君意識十分濃厚,更不會容許改朝換代進行改革,所以即使推翻了隋煬帝,也無法推翻隋朝。況且隋煬帝對於反叛軍的鎮壓也十分殘酷有力,一旦苗頭指向自己,後果不堪設想。
認清形勢之後,李淵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打著尊隋的旗號,尊隋煬帝為太上皇,立留守關中的隋煬帝楊廣之孫楊侑為新皇。如此一來,即便懷疑李淵的用心,但各處農民起義就已經讓朝廷應接不暇了,哪還有功夫去管打著尊隋旗號的李淵。而李淵以皇室血脈楊侑為靠山,更是贏得了官僚貴族階級的擁護與支持,使得有越來越多的人投靠於他。
雖然這隻是個權宜之計,但是以隋朝這棵大樹作為自己暫時的寄身之所,待到發展壯大、時機成熟之際再將其一腳踢開,建立人心所向的屬於自己的唐王朝,不能不說這是個巧妙的辦法。
在當今社會,若想出人頭地,除了自身具備應有的素質之外,還要有一個好靠山。這個靠山就是你搭建人際關係網絡的關鍵所在,有了靠山,你會比沒有靠山的人能夠在更短的時間裏熟悉環境、收獲經驗、形成人脈、獲得提升。
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協會與《華爾街日報》共同針對人力資源主管與求職者進行的調查顯示:95%的人力資源主管或求職者通過關係找到適合的人才或工作,而且61%的人力資源主管及78%的求職者認為這是最有效的方式,34.57%的人認為關係能給自己增加職業機會。而在前程無憂進行的“最有效的求職途徑”調查中,“熟人介紹”位居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