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有人誇獎你“善於社交”,這可不是什麼壞事,畢竟喝酒是社交需要,能喝酒也是一種本領。
把能喝酒說成“你善於社交”,是弦外之音的第八種:委婉表揚。
平心而論,能喝酒其實算不上優點,經常聽說或是看見街邊醉醺醺的酒鬼,往往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這麼想來的話,能喝酒還要算作不良習慣才對。隻是在特定的環境中,能喝酒就變成了長處。這也是為什麼要以“善於社交”這種委婉的方式對你進行表揚,畢竟就算說者無心,一句“你真能喝酒啊”,聽者也會覺得別扭。所以把“能喝”變成“善於社交”,無論聽的人還是說的人都能夠接受。
酒桌上的社交不光流行於中國,在世界其他國家也都十分流行,可謂形成了潮流。與東方國家不同的是,西方國家把白酒變成了葡萄酒或威士忌,酒精含量小一些,酒桌上神智也就清醒些,但是以酒社交的本質還是沒變。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有一段相聲《招聘》,用詼諧的語言諷刺了酒桌公關現象。例如“三盅全會”、“十三大(碗)精神”,以及“酒杯一舉可以可以,酒杯一端政策放寬”等等。這段膾炙人口的作品創作於上個世紀酒桌社交現象日益繁盛的年代,那時,剛剛經曆了一係列改革政策的人們,大都還保留著淳樸本分的品質,所以對於“靠喝酒辦事”這樣的做法感到十分不妥,也因此會對相聲中的包袱笑料報以笑聲。
隻是如今時代不同了,要想辦成事,就要酒桌見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了方方麵麵,如今回頭再聽這段相聲,雖然同樣的會引人發笑,但更多的是引人深思以及會心的一笑。
不過隨著人們自身修養和素質的提高,酒桌上爆粗口、高聲喧嘩等不文明現象已經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熱鬧而不吵鬧,禮貌而不生疏,逐漸形成了良好的酒桌禮儀。所以,能夠在酒桌上一展身手的人,也漸漸被視為一種人才。
在酒桌社交中,除了能喝酒外,還有很多“潛規則”,隻有掌握了這些潛規則,才能在酒桌上左右逢源,最終達成目的。
潛規則的第一條: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切忌私語。因為酒桌上賓客較多,所以應該盡量談論一些大部分人都能聊得上來的話題,要避免與人小聲私語,這樣會造成對其他人不尊重的不好印象。
潛規則的第二條:敬酒有序,主題明確。敬酒是一門學問,一般按年齡、職位和賓主身份分出順序,對於有求於他的客人更是要加倍恭敬。不過要注意的是,敬酒時最好還是從長者開始。另外酒席之中,為喝酒而喝酒會失去交友的大好機會,所以不要忘記初衷,也就是喝酒的目的。
潛規則的第三條:有禮有節,語言得當。酒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語言得當,切忌在酒席上談論嚴肅或悲哀的話題。
潛規則的第四條:勸酒適度,察言觀色。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讚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酒場不是戰場,不必拚命的勸酒,有的人酒量有限,有時過分的勸酒會使對方產生反感,所以應該懂得察言觀色,該收手時就收手。
值得注意的是,萬一你不慎喝醉,也要提醒自己保持警惕,因為醉酒的時候,平時刻意隱瞞的一些缺點就會暴露出來,即使你是個言行一致的人,酒後也難免失態或是說錯話,所以一旦喝醉,最好的辦法就是乖乖閉上你的嘴巴。
不管怎樣,一旦你被上司暗示“善於社交”,那很好,首先還是要恭喜你,今後公司談生意,大大小小的酒席肯定都少不了你的份了。這時你最好再加強自己酒席上的社交本領,廣開人脈,如此一來,你離晉升也就不遠了。
總之,職場上的黑話雖然含蓄,卻也不難理解,隻要能夠認清自己,正視現實,相信你不難聽出其中的弦外之音,猜出啞謎,破解暗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