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弦外之音潛規則——猜出啞謎,破解暗語 (1)(3 / 3)

委婉否定的方法之二,是讓對方自己認識到事實。有一位室內裝飾設計專家,經常會遇到一些不懂審美的顧客,做一些不合實際的設想。這位專家從不直接否定顧客的想法,而是誘導顧客說出自己理想中的狀態,然後向他們講解如何搭配才能使整體效果達到和諧,顧客通過講解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就會選擇正確的搭配。還有像上麵曹操的例子,都是這樣。以迂回的方式讓對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委婉否定的方法之三,是在否定的同時,說明對方應該做些什麼。《成功的人際關係》一書的作者美國的威廉·雷利博士,在談及怎樣處理下屬希望晉職,而他本身的條件又不夠的情況時,曾建議企業主管這樣說:“是的,我理解你希望得到提升的心情。可是,要得到提升,你必須先使自己變得對公司更重要。現在,我們來看看對此你還要幹點什麼。”這麼一說,提出要求的人能夠看到希望,也就會接受上司的決定,同時為了得到晉升而努力的充實自己。

總之,委婉的說話方式不僅是一種策略,更是一門藝術,作為現代人,應該擁有這種意識,並且掌握委婉否定的方法。“這根本行不通”,“我不確定這樣是不是能夠實行”,“這份方案雖然很好,但是有些問題沒有關注到”……婉轉的語言是不會有錯的。

“或許你可以去詢問一下別人的看法”

在職場中你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你就你的看法向別人征求意見,但是對方卻回答你說:“或許你可以去詢問一下別人的看法”。如果你當真傻乎乎地真去向其他人詢問,恐怕得到的答案也好不到哪去。這就是你沒能成功地聽出對方的言外之意的緣故,“或許你可以去詢問一下別人的看法”其實等同於“別人誰都不會認同你”。

這就是弦外之音的第三種類型:暗中點撥。

說是暗中點撥,其實意思也已經很明白了:我覺得你的想法不對,但是我說出來你恐怕也不會認同,所以讓你去問問別人的看法,碰了壁你也就知道了。這種類型的弦外之音,好處就是對說話人而言,對這件事既沒有做出評價,也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而聽話的隻要頭腦稍微靈光聰明一點,一聽就能夠理解話中的含義。也就是說話者巧妙地把事實蘊含在語言中,隻要稍加轉彎便能明白其中之意。

南朝時期,齊國的高帝曾與當時的書法家王僧虔常常在一起研習書法。齊高帝覺得自己的書法水平日益精進,十分滿意。有一天,齊高帝突然向王僧虔發問:“你和我誰的字寫得更好?”

王僧虔對這個問題感到十分為難,因為這是個極為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如果說齊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實在是違心之言,而且若齊高帝明察,那自己豈不成了溜須拍馬的小人。但是如果說齊高帝的字不如自己,他必定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肯定會覺得麵子上掛不住,弄不好還會將君臣之間的關係弄得很糟糕。

這時王僧虔忽然靈機一動,巧妙的回答道:“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麼幾個,但是大臣卻不計其數,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齊高帝頓時領悟了王僧虔話中的含義,哈哈一笑也就作罷,從此不再提這件事了。

王僧虔的巧妙回答不僅闡明了事實,而且還回避了問題的指向,不是在自己與齊高帝之間作比較,而是在兩個不同的階級之間同類作比。這樣一來既表明了對齊高帝地位的尊重,又說明自己的字確實是最好的。

暗中點撥和委婉否定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之處在於,這是一種更加隱蔽的表達方式。至少委婉否定明確地表明了說話人否定的態度,而暗中點撥則是讓聽話人自己去領悟其中的含義,在不直接否定聽話人的基礎之上,留給聽話人一個思考的餘地。

大千世界中,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性情、迥異的興趣和不同的生活態度,因此在相互交際中,為了避免在觀念上產生衝突,我們就應該學會在不否定他人見解的前提下,將自己的不讚成觀點傳遞給對方,這樣才會達到交際上的成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