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80年,愛德華·肯尼迪和卡特兩雄再度交鋒,競爭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此時卡特為現任總統,他知道1966年的打擊策略已經不能再用,因為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舊賬,選民不會再有新鮮感。所以,他就慫恿新聞記者抬出“柯魯珍事件”,說明愛德華·肯尼迪當年對前女友見死不救的經過,這樣的一個人如何會有他自己所謂的“領袖氣質”呢?窮追猛打的結果,使愛德華·肯尼迪終於再度敗於卡特之手。
所以,很多人認為卡特之能兩度擊敗肯尼迪,主要是由於他善於打擊競爭者的弱點,尤其是善用民憤,遙指問題的核心。不過,1980年因為他太過重視打擊同黨的肯尼迪,心力交瘁之餘,反倒對真正的對手、共和黨的裏根,找不到致命的弱點,以致敗陣下來,回喬治亞種花生去了。
競爭者的弱點有時是眾所周知的,有時是隱而不顯的。眾所周知的弱點在運用上所收到的效果,當然比不上一些隱情或緋聞。但是,隱情或緋聞的資料及證據不容易掌握,搞不好還會吃上官司。所以,智者或強者多半強調麵對麵的競爭,而不是造謠言或放冷箭,亦不無道理。
總之,要把對方的弱點當弱點活用的時候,千萬不能在眾人麵前公開他那個弱點。你隻能以能夠使他明白的方式閃爍其詞,把他掌握得死死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哪敢撕破臉?每次吵架,他當然會被逼得豎白旗。
人都想掩蓋自己的弱點和醜處,更有些心智狡猾的人城府很深,很難讓人抓住把柄。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狡猾的狐狸也會露出尾巴。
唐朝有個縣令,名叫王魯,自從就任以來暗中貪汙受賄。簡吏們也跟著效法,索取賄賂,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有一天,王魯得知上司要來察訪民情,肅整束治,不禁擔憂起自己頭上的烏紗帽來。他在批閱公文當中,正好看到本縣百姓聯名告發他手上的主簿受賄的一疊狀子,更是憂上加憂,神情恍惚。憂慮中,他不由自主地在一張狀子上批下“汝雖打草,否已驚蛇”八個紅字,從而流露出唯恐主簿被告發而牽連到自己的恐懼之情。
無意識的打草驚蛇,會使對手有所警覺,予作防範,有意識的打草驚蛇,卻可以使對手驚慌失措,答應你所有的要求。
有些法官善於使用這種打草驚蛇策略,故意說出已知的一點事,使罪犯或對手相信,他已掌握了全部罪證。罪犯於是稀裏嘩啦地把所知道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全部地數將出來。
說了這麼多抓別人把柄的故事,反過頭來說說20幾歲的人如何以此為戒,不讓別人抓住把柄。講秘密會陷你於不利,而聽秘密同樣也不安全。20幾歲的人切不可與人分享秘密更不要聽取秘密。許多人因為分享了別人的秘密而不得善終。而許多人打碎鏡子,是因為鏡子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醜陋。他們不能忍受那些見過他們醜相的人。假如你知道了別人不光彩的底細,別人看你的目光絕不會友善,尤其是有權有勢的人,會找機會打擊你。聽秘密也是落人把柄,尤其注意不要與比你強大的人分享秘密。秘密,聽不得,講不得。
說話不講方式,忠言也會變成惡語
現實生活中20幾歲的人需要有這樣的智慧,一樣的話會以不同的方式去說。而這兩種不同的說話方式,結果往往大相徑庭,說話不講方式,忠言也會變成惡語。一樣的話不同的說話方式,絕不是讓你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是一門說話的藝術。
雖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在現實中,真正樂於聽取逆耳忠言的寥寥無幾。在人情關係學中,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責批評,也要加以包裝和修飾,這樣對方便容易接受。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必須講一些難以啟口的話的時候。這種時候,如果直接說“實在很傷腦筋”“很麻煩”,很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或者讓對方產生不快。如果把想說的話用機智與笑話來傳達。以這種委婉的方式,對方就會一笑置之,既不傷害到對方,說的人心理也不會有很重的負擔。
有位公司經理慨歎糾正別人實在難,稍微提醒一下部屬,部屬不是置之不理,就是越變越壞。這位經理隻是指出對方的缺點加以批評而已。他如果換一種方式,強調矯正過來會更好,那就會是另一種情況。
學會說話,非常容易;基本上兩歲以上的孩子都會說話,但是學會說別人受聽的話,可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我常常譴責自己不會說話,確切地說是不會實話巧說。在生活中,學會說讓別人愛聽的話是至關重要的,當然也是不容忽視的。難怪台灣著名成功學家林道安說:“一個人不會說話,那是因為他不知道對方需要聽什麼樣的話;假如你能像一個偵察兵一樣看透對方的心理活動,你就知道說話的力量有多麼巨大了!”的確,“說話的力量”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