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2 / 2)

短短幾句話讓方才殿內爭鋒相對的情況像是笑話一般,也叫眾臣子知道,這回,皇上是不打算將此事輕輕揭過的。

果然,不出兩日,關於江南糧倉一案的涉案官員,重者株連九族,財產充公,輕則抄家流放,三代子孫不得入朝為官。至於空缺出來的位置,則暫由個州縣的副手管理,待朝廷恩科再開後,重新分配。

這個處置結果在眾人看起來是重了些,隻有明白人才知道,皇上為何會這般處置。

不管外人如何道皇上這決議,錦衣衛卻早早將此事執行起來,行事是雷厲風行,毫不拖泥帶水。一時間江南各地的菜市口均出現了血染滿地的景象。

賀蘭景這裏因政事忙得焦頭爛額,阿盈身為皇後卻十分清閑,也不知是不是龍乾宮龍氣衝天自有神佑,反正一直窩在龍乾宮內足不出戶,阿盈是再沒有受到驚嚇。

加之外傷漸漸痊愈,日常行動並無太多限製,含霈幾個無時不刻向阿盈普及日常知識,養傷的日子皇後過得也不無聊。

一段時日下來,在含霈幾人的普及下,阿盈對於後宮的現狀有了初步了解,心想著此時自己應當搬回鳳棲宮,否則後宮妃嬪積蓄已久的不滿該爆發了,畢竟皇上已經許久未踏足後宮。再說阿盈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此時提出搬離龍乾宮再合情合理不過。

理雖如此,但阿盈心底對於鳳棲宮到底還是一絲抵觸,抵觸的原因自然是那神出鬼沒的小鬼,即便這些時日呆在龍乾宮平安無事,可心底的驚恐卻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夠消失的,搬與不搬這事兒真是叫阿盈好生糾結。

在龍乾宮住了已經一月有餘,今日太醫把脈,宣布自己外傷已經痊愈,餘下隻需靜養便好,這一消息在後宮無疑是瞞不住的,阿盈決意擇日與皇上提上一提,還是搬回鳳棲宮好了。

含霈日日跟在主子身邊,不難看出自家主子的心事,況這些時日主子對於皇上的疏離十分明顯,這般大的轉變亦是叫他們百思不得其解,而主子又閉口不談。

而含霈就自己的私心來說,是不希望自家主子此時就搬回鳳棲宮的,宮中隻知道皇後娘娘受傷失憶並不知其他,娘娘如今狀態不穩,回鳳棲宮定免不了要與妃嬪打交道,宮裏的嬪妃人精兒的不少,難保主子不會被人發現端倪,這無疑會變成外人攻訐主子的把柄。

如今當務之急還是得想法子請人為娘娘驅邪才好。

含霈並不是沒有往宮外遞消息,隻是鎮國公府最護著娘娘的那位,如今正戍守西北邊關,即便再有心也一時長鞭莫及,含霈倒是猜出皇上心裏已有章程,可她是個什麼身份,還能去催促皇上不成?

思來想去,含霈與含霜四個討論一番,倒是心生一計。主子如今情緒愈加穩定了,隻是還是不敢出門,害怕碰上不幹淨的東西。龍乾宮雖是個極好的躲避之地,但主子總不可能永遠不出門罷?含霈四人決心趁著在龍乾宮住著的為數不多的日子裏,好好給主子練練膽。

訓練膽子這事兒倒不是含霈她們心血來潮,外人或許不知,但作為伺候主子長大的含霈四人來說,皇後並不是生來就膽小怯弱的。

當年一場變故讓機敏聰慧的主子心性大變,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受驚嚇,公爺與夫人去世更讓主子倍受打擊,輕易不肯出門與人交際,在京都的交際圈內活得幾乎跟個小透明似的。

鎮國公夫婦去世後,主子作為鎮國公夫婦唯一的子嗣,國公府嫡出的掌上明珠,這般怯弱還不得被旁支給啃得連骨頭都不剩。

於是大公子下令不許再慣著主子,那段時日主子受的驚嚇並不比現在少,比起看不見的鬼,看得見的人更可怕。兔子急了還會咬人,主子被逼得急了,也不是沒有反擊之舉,隻是主子早已經養成這樣怯弱,萬事不爭的性子,情急之下時常有驚人表現,可一旦危機解除了,又迅速恢複原狀,她們也沒法子。

現在主子這是又能看見人又能看見鬼的,處境更為可怕,哪裏還容得主子再縮在殼裏。

含霈幾個倒也沒下什麼猛藥,“見鬼”這事不是人人都有體驗的,世間關於鬼神樣貌的說法多是人們的臆想,可怖與否含霈幾個不得而知,也不敢貿然帶著主子直接出了龍乾宮去,隻每天讓主子出了殿門,在龍乾宮裏轉幾圈兒權當散心,而阿盈卻十分配合,也不需她們哄勸。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此事乃長久之計,隻要主子配合,就一步步來,循序漸進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