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博弈經濟學,讓你把財富隨時抓在手裏(1 / 3)

(第一節鬥雞博弈:給對方餘地,給自己勝利)

鬥雞博弈說的是兩個強者在對抗衝突的時候,如何能讓自己占據優勢,力爭得到最大收益,確保損失最少。但若凡事都要決出輸贏勝負,那麼必然會給雙方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生活百態

兩隻母山羊吃飽喝足後去散步,不約而同地來到一條河的兩邊,河上隻有一座隻能通過一隻羊的獨木橋,兩隻母山羊分別走上橋的一端,神氣十足地朝橋中央走,誰也不肯讓一步。因為它們都有榮耀的家族,一隻羊的遠祖舉世無雙,是“獨眼巨神贈給海女神的禮物吉祥”,另一隻“祖宗是神羊,曾是主神朱庇特的奶娘”。兩隻羊都不肯退讓,最後落得個同樣的下場,雙雙墜河身亡。

經濟學一點通

拉封丹可能沒有想到,經濟學家把他這個故事演變成了鬥雞博弈。下麵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才是鬥雞博弈,或者稱為懦夫博弈。

——《拉封丹寓言》

兩隻實力相當的鬥雞狹路相逢,每隻鬥雞都有兩個行動選擇:一是退下來,一是進攻。如果鬥雞甲退下來,而鬥雞乙沒有退下來,那麼乙獲得勝利,甲就很丟麵子;如果對方也退下來,雙方則打個平手;如果甲沒退下來,而乙退下來,甲則勝利,乙則失敗;如果兩者都前進,則兩敗俱傷。

因此對兩隻雞來說,最好的結果是,對方退下來,而自己不退。但是這種追求可能導致兩敗俱傷。

鬥雞博弈的收益矩陣如下所示:

數字的意思是:兩者如果均選擇前進,結果是兩敗俱傷,兩者均獲得-2的支付;如果一方前進,另外一方後退,前進者獲得1的支付,贏得了麵子,而後退者獲得-1的支付,輸掉了麵子,但沒有兩者均前進受到的損失大;兩者均後退,兩者均輸掉了麵子,獲得-1的支付。

鬥雞博弈有兩個純策略納什均衡:一方前進,另一方後退;一方後退,另一方前進,但關鍵是誰進誰退。當然,該博弈也存在一個混合策略均衡,即大家隨機選擇前進或後退。鬥雞博弈往往最後得到的是一種“驢子式的勝利”。伊索寓言中有一個“驢子和驢夫”的故事:

驢夫趕著驢子上路,但驢子逐漸偏離平坦的大道,沿著陡峭的山路走去。當驢子靠近懸崖邊時,驢夫抓住驢子的尾巴,想把它拉回來。可驢子拚命掙紮,驢夫抓不住,驢子便從山崖上滑下去了。驢夫無可奈何地說:“你勝利了!”

由此看來,鬥雞博弈中隻有一方先撤退,才能使雙方獲利。特別是占據優勢的一方,如果具有這種以退求進的智慧,給對方回旋的餘地,就能給自己帶來勝利,而且雙方都會成為利益的獲得者。

有時候,雙方都明白二者相爭必有損傷,但往往又過於自負,覺得自己會取得勝利。所以,隻要把形勢說明,等雙方都明白自己並沒有穩操勝券的能力,僵持不下的鬥雞博弈也就能化解了。

我們會發現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例子,比如男女雙方結婚之後,因為一些家庭瑣事,就像兩隻鬥架的公雞,鬥得不可開交。婚姻雙方的鬥雞博弈,使整個家庭戰火紛紛,硝煙彌漫。一般來說,到關鍵時候,總有一方對於對方的嘮叨、責罵裝聾作啞,或者妻子幹脆回娘家去冷卻怒火,或者丈夫摔門出去找朋友訴苦,一場幹戈就此化解。

在現實中,哪一隻鬥雞前進,哪一隻鬥雞後退,要進行實力的比較,誰稍微強大,誰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前進機會。但這種前進並不是沒有限製的,而是有一定的距離,一旦超過了這個界限,隻要有一隻鬥雞接受不了,那麼鬥雞博弈中的嚴格優勢策略就不複存在了。

占優策略,在博弈參與者各自的策略集中,如果存在一個與其他競爭對手可能采取的策略無關的最優選擇,則稱其為占優策略。

趣味解讀

每個人的勇氣都是有一定底線的,有些時候,我們需要適當地示弱,需要適當地讓步。尤其在家庭生活中,對待我們的家人時,寬容忍讓比什麼都重要。

(第二節智豬博弈:善借他人之力成自己之事)

智豬博弈模型可以解釋為誰占有更多資源,誰就必須承擔更多的義務。但在智豬博弈模型中,受罪的都是大豬,而小豬等著就行。

生活百態

趙匡胤在相繼滅掉後蜀和南漢之後,把自己進攻的目標轉向南唐。當時南唐的皇帝是李煜,李煜在詩文上很有造詣,但是治理國家卻不怎麼樣。

當時,趙匡胤有心滅唐,但又不敢輕舉妄動。因為李煜的朝中有一位武將名叫林仁肇,他勇猛無敵,任何對手都會忌憚他幾分。趙匡胤把他視為宋朝滅南唐的一大障礙,就在趙匡胤苦無對策時,開寶四年(971年),李煜派其弟李從善來到宋朝朝貢,趙匡胤心生一計,任命他為泰寧軍節度使。麵對這一任命,李煜也想不出趙匡胤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正好想通過李從善探聽一些宋朝的情況,便同意他在宋朝任職。後來,趙匡胤悄悄派一名使者到林仁肇那裏,用錢財賄賂了林仁肇的仆人,得到了一張林仁肇的畫像。畫像拿回來後,趙匡胤就讓人把畫像掛在自己的側室中顯眼的位置。

有一天,李從善來見趙匡胤,侍臣先把他引到側室。李從善走進側室首先就看到了林仁肇的畫像,不解地問道:“這是我國武將林仁肇的畫像,怎麼會掛在這兒?”侍臣先是欲言又止,半天才為難地說:“你既然已經是我們宋朝的人,告訴你也沒什麼。皇上愛惜林仁肇的才幹,下詔書讓他來京城,他已經答應,先送來畫像以表示誠信歸順。”侍臣又指著附近一座華美富麗的房子說:“聽說皇上準備把這所房子賜給林仁肇,待他來到京城,就要封他為節度使!”

李從善心裏甚是惶恐,於是立即回江南向李煜報告了此事。李煜聽過之後,就在一次設宴招待林仁肇時,讓人下毒毒死了林仁肇。

聽到林仁肇的死訊後,趙匡胤立即發兵攻打南唐,南唐很快就滅亡了,從此趙宋王朝統一了中國。

經濟學一點通

趙匡胤借助李從善殺了林仁肇,這種做法與經濟學中的智豬博弈有相同之處。

智豬博弈的模型解析如下:

假設豬圈裏有一頭大豬、一頭小豬,它們在同一個石槽裏進食。豬圈的一頭有豬食槽,另一頭安裝著控製豬食供應的按鈕,按一下按鈕,會有10個單位的豬食進槽,但是誰按按鈕就要首先付出2個單位的成本。若大豬先到槽邊,大小豬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時到槽邊,收益比是7:3;小豬先到槽邊,大小豬收益比是6:4。那麼,在兩頭豬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終結果是小豬選擇等待。

實際上小豬選擇等待,讓大豬去按控製按鈕的原因很簡單:在大豬選擇行動的前提下,小豬也行動的話,小豬可得到1個單位的純收益(吃到3個單位食品的同時也耗費2個單位的成本)。而小豬等待的話,則可以獲得4個單位的純收益,等待優於行動。在大豬選擇等待的前提下,小豬如果行動的話,小豬的收入將不抵成本,純收益為-1個單位;如果小豬也選擇等待的話,那麼小豬的收益為零,成本也為零,總之,等待還是要優於行動。

智豬博弈存在的基礎,就是雙方都無法擺脫共存局麵,而且必有一方要付出代價換取雙方的利益。而一旦有一方的力量足夠打破這種平衡,共存的局麵便不複存在,智豬博弈的局麵也隨之被瓦解。

赤壁之戰中,孫權一方其實扮演的就是智豬博弈中“大豬”的角色,劉備一方則是撿了大便宜的“小豬”。赤壁之戰中正麵作戰的是孫權,出大力的也是孫權,但最大的勝利果實——荊州——卻被劉備摘去。多出力並沒有多得,少出力並沒有少得,這就是孫劉在赤壁之戰中的博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