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慎重擇業很重要)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人生的關鍵點選擇時要慎之又慎,避免作出錯誤的決策。擇業是人生的關鍵點,尤其對於男人來說,選擇職業對於一生的發展很關鍵。而今天,女人和男人以同樣的身份進入社會、選擇職業,因此,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在選擇工作的時候,都要謹慎,因為拋棄原有職業的成本太高。
生活百態
在北京某大型招聘會上,名牌高校畢業的小江向一家汽車公司申請一個機械工程師的崗位。他學的是機械專業,大學期間各門功課都很優秀,畢業後的五六年時間裏換了好幾份工作,從事過醫藥、空調、手機等產品的銷售,上一份工作是在某化妝品公司擔任品質主管,但是沒有機械工程師方麵的工作經曆。
招聘負責人看了他的簡曆後表示,如果他畢業後從事過機械工程師方麵的工作,那他正是公司需要的人選,公司也會給予很高的工資待遇,但是因為他缺少這方麵的工作經驗,公司不會錄用他。小江隻能與這份好工作失之交臂。
經濟學一點通
很多人都像案例中的小江一樣,由於沒有長遠打算,年輕時隻是隨波逐流地換工作,到了30多歲還沒有職業定位。這種情況之下,繼續下去出路不大,重新定位又要費很大力氣,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
當前就業市場上一些人急功近利、心態浮躁,什麼掙錢就做什麼。由於就業壓力大,許多人隨遇而安,能找著什麼工作就幹什麼工作,這些都是人們忽視職業選擇的原因。
倫納德·伯恩斯坦是世界著名的指揮家,但他最傾心的事卻是作曲。在伯恩斯坦年輕時,他師從美國最有名的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柯普蘭,學習作曲附帶學習指揮。他很有創作天賦,創作出了很多不同凡響的作品。
就在伯恩斯坦的作曲才能逐步得到發揮的時候,他的指揮才能被當時紐約愛樂樂團的指揮發現,力薦他擔任紐約愛樂樂團的常任指揮。伯恩斯坦由此一舉成名。在此後近30年的指揮生涯中,伯恩斯坦幾乎成為紐約愛樂樂團的名片。
但伯恩斯坦深知自己更熱衷於作曲。閑暇時間,他總把自己關在屋裏作曲。雖然創作的欲望不時地撞擊著他,但他再也找不到作曲方麵的活力和靈感,除了偶爾閃現的靈光,他得到更多的是深深的失望與苦惱。他在作曲方麵的才能似乎江郎才盡了。
“我喜歡作曲,可我卻在作指揮”,這個矛盾一直折磨著伯恩斯坦,他的大半輩子都活在苦惱和矛盾中,直至最後帶著遺憾離開人世。
拋棄原來的職業而重新選擇職業的成本來自多方麵。一旦你從事了某種職業,如果半途而廢,重新擇業,以前所花的時間等於白費。如果你所做的工作具有繼承性,能夠對新的選擇有所幫助,拋棄舊的職業就不是一個完全的浪費。但從事新的職業畢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尤其是在分工高度專業化的今天,競爭異常激烈,任何時間上的浪費都將使你處於不利的境況。
另外,成本來自他人對你的判斷。你的經曆造成了別人對你的判斷,尤其在中國更是如此。你從事過某種行業,人們就會認可你在這個行業的工作能力。對於你要從事的新的行業,除非你花了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並證明了自己的資格,否則其他人對你在新的行業的能力便不能認同(這是人們的常規思維,我們不能責怪)。
我們不是說大家不應當換行業,如果選擇的某個行業沒有出路,或者你不適合該行業,在某個新的行業裏發展可能更有前途,那麼就應當選擇改行。我們要表達的是,擇業時要謹慎為之,因為此時的選擇雖然不會“一失足成千古恨”,但覆水難收——如果所作的選擇是錯的,要消除這種選擇的成本往往比較高。
定位,是指某一事物在一定環境中的位置,如產品在市場中的定位,人物在組織中的定位等。
趣味解讀
擇業需謹慎,尤其是選擇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時,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麼,要進入哪個行業,否則以後再想轉行就不容易了。
(第二節讓領導看到你的價值)
要成功,要作出驕人的成績,要成就事業、創造財富,就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盡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本質應該是“謀事在人,成事亦在人”,後麵這個“人”就是那些在公司裏最有地位和權勢的人。
生活百態
湯姆是公司的首席攝影師,是老總心目中的“台柱子”。傑克是剛進公司不久的新人,雖然在攝影技術方麵並不比湯姆差,但沒有引起領導的重視,隻是負責一些比較瑣細的攝影任務。而難度比較高、比較艱巨的任務仍然由湯姆完成。
一次,公司接到一家四星級酒店菜品廣告的拍攝任務,按照慣例還是湯姆背著相機前往酒店拍攝。由於湯姆使用數碼相機時對光線的把握出現偏差,一直都拍不出讓店方滿意的照片,導致店方頗有微詞。眼看生意就要黃了,這時傑克主動向領導表示願意前往酒店完成這個任務,並漂亮地完成了任務。
經過這件事後,傑克受到了領導的重視,漸漸成了公司主要拍攝任務的執行者。不久,湯姆辭職,首席攝影師的位置自然而然就屬於傑克了。
經濟學一點通
長期以來,受傳統思維的影響,我們總是習慣推崇如黃牛般默默無聞的苦幹家。很多人也認為這是美稱,是溫暖的讚揚。縱觀職場,黃牛者不在少數。他們總是埋著頭踏踏實實地耕耘著自己的一畝三分田,甚至樂嗬嗬地接過同事強塞的活,抱著絕不給老板惹麻煩,什麼問題都自己解決的心態。
可結果呢?眼瞧著別人風光無限,而自己始終灰頭土臉,於是忍不住埋怨老天爺近視眼,看不見自己揮灑的汗水……接著暗罵老板有眼無珠,看不見自己的忠誠、勤奮、踏實、敬業和能力……可是他們從來不想一想如何才能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職場競爭是殘酷的,聰明人總是在不斷提升自己的職場價值,加重自己在團隊中的分量和重要性,進而讓自己難以被替代。如何加重自身的分量,從而讓老板感覺“無法放棄”你呢?
其實這是戰術上的策略問題,也是經濟學的信息論問題。若老板根本不知道你所做的事,看不到你的成績,當然也無從得出“你很重要”的信息。實際上,老板日理萬機,如果你隻顧悶著頭幹活,不與老板溝通交流,他怎麼知道你究竟做了多少?
關鍵是你要主動起來,與老板之間要建立一個良好的信息渠道。在工作中要懂得抓住重點,當你作出成績,取得了較好的結果時,要讓老板知道你做得對、做得好,這樣你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
信息,是信息論中的一個術語,常常把消息中有意義的內容稱為信息。
趣味解讀
一個聰明的人會在問題出現時搶在老板前麵思考,幫老板了解情況,理清頭緒,充當智囊,向老板傳達出“我”很能幹的信息。
(第三節培養自己的稀缺競爭力)
社會對人力資源的要求越來越高,人才的整體素質也在不斷地提升,日趨激烈的知識競爭和發展競爭迫使年輕人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稀缺競爭力。因此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想在職場上成就一番事業,就要培養自己的稀缺競爭力,增強自己的實力資本。
生活百態
孫海大學畢業時,其家人托關係讓他進入了一個國有進出口公司。兩年後,他離開這個公司,又進入了一家五星級酒店。當時孫海剛拿了一個MBA學位,所以非常順利地被任命為總經理助理兼辦公室主任。
在這家酒店,孫海負責人員聘用,工資及獎金的發放,公司製度的製訂及對外聯絡等工作。酒店老板是個十分武斷的人,不喜歡聽到不同意見,而孫海為人直爽,對一些看不慣的管理問題總是直言不諱,為此,他不僅觸怒了老板,還得罪了不少同事。工作很不順心的孫海決定辭職。
孫海辭職後,發誓一定要找一份比原來更好的工作,非經理不做,但回應他的寥寥無幾。
經濟學一點通
生活中,像孫海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年輕人動輒換工作,頻繁跳槽。當然,在金融危機的處境下,不同行業的公司都以減產、降薪、裁員等方式來化解危機帶來的經營風險,無疑增加了就業的難度。那麼,職場中人該如何順利地度過經濟寒冬,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更好的發展?
答案是我們必須用“稀缺”來塑造自己的職業競爭力,才能化危機為轉機。孫海的主要問題在於稀缺競爭力不強,雖然他具有MBA學位,卻沒有把這種“稀缺競爭力”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再加上頻繁跳槽,行業和職位相關度均不高,所以他在職業競爭中無法形成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