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戀愛經濟學,讓你享受愛情高“產出”(3 / 3)

同居就像一張信用卡,有的人想利用它進行婚姻的提前消費,就如“試婚”一樣,他們通過同居來了解彼此,再進一步形成對夫妻生活的嚐試;當然,也有些人屬於惡意透支,他們隻想到了取,而從未有還的念頭。

生活百態

老張夫婦倆是出了名的實在人,待人厚道,處世周全。一次,他們上大學的兒子放暑假回來,竟帶了個女孩回來。家中擁擠,老張夫妻正愁不知如何安頓,這時女孩卻說:“我和他一起就行,不必麻煩了。”夫妻二人聽了,覺得不妥,可也沒說什麼。第二天早上,母親一起床就將兒子拉到一邊說:“將來可要對人家女同學負責任啊!”然後又說了一大堆勸導的話。女孩從房間裏出來,恰巧聽到了,笑了起來,又回了房間。

第二年暑假,老張夫妻早早就為兒子和女孩準備好了衣食,想好好招待一下女孩,誰知,這回隻是兒子一個人回來。

夫妻倆大吃一驚,問兒子那個女孩怎麼沒來,是不是換了女朋友,去年那個女孩不是挺好嗎?都住在一起了,怎麼這麼不負責任?兒子說:“是她甩的我,她又找了比我更好的對象……”

老張夫婦愕然無言。

經濟學一點通

而今,青年男女相戀,兩情相悅,用不了多久就會像夫妻一樣生活在一起。盡管這種現象在許多老人看來非常不可思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同居者越來越多。

為什麼人們要選擇同居?西方經濟學家對此解釋說,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結婚成本太高。

這裏我們不妨先看看下麵這則小故事:

一天,某經濟學家帶著一名年輕女子到珠寶店買戒指。兩人挑選得非常仔細,就像在為舉行結婚慶典而挑選。在女子挑了一顆明亮的鑽戒後,經濟學家愉快地去付賬了。

店員小姐微笑著對經濟學家說:“您是同那位小姐來挑婚戒的吧?恭喜您了。”經濟學家聽了,搖了搖頭,說:“不,我們不過是慶祝同居一周年。”店員小姐很疑惑,又問道:“可是,您既然願意為她買戒指,為什麼不同她結婚呢?”

經濟學家苦笑著說:“因為,我不願意為她花更多的錢,和她結婚的成本可要比同居的成本高多了。”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和過去截然不同了,購買房產要按揭貸款,布置新房要添置家具,結婚之後要贍養雙方父母和養育孩子。林林總總,瑣碎的事情讓人們發覺,一結婚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尤其是過早結婚帶給人們的難題越來越多,加之外部世界的誘惑也越來越多,夫妻在生活中麵臨的變數越來越大。

有很多人開始害怕結婚,但又想享受婚姻生活帶來的一切樂趣與好處。於是,他們就想到了同居。

其次,離婚的成本也很高。不要以為兩個人覺得不合適,就可以很輕鬆地離婚。結婚不單單是兩個個體的聯姻,還是兩個家庭的結合。當夫妻感情破裂時,首先損失掉的就是幾個家庭之前的感情投入——無私的關愛都等於白費。尤其是夫妻雙方在投入了很長一段時間來熟悉和對待對方後,一旦離婚,過去的一切都成了竹籃打水。還有,離婚要涉及財產和撫養孩子的問題。一旦離婚,雙方的共同財產被分割,財富就會少掉一半,而孩子的撫養費用也成為不可忽略的重要支出。況且,離婚帶來的精神壓力、健康壓力亦需要人們掏腰包來解決。

從某種意義上看,同居很像一張信用卡。有的年輕人想利用它進行婚姻的提前消費,就如“試婚”一樣。他們通過同居來了解彼此,再進一步形成對夫妻生活的嚐試。

於是,同居就成了許多人眼中一個能規避婚姻重大責任和壓力的“理性”選擇。這些人相信,它使相愛的人能像夫妻一樣照顧對方,從而避免了孤獨。

尤其是對再婚的男女來說,他們之間本身就很難再輕易建立起對彼此的信任和對婚姻的依賴,遇到問題往往采取較為極端的方式來處理,因此,不成功的比例往往比初婚還高,此時選擇同居就可以給彼此一個回旋的餘地。

合則聚,不合則散,同居者的心態就是這樣,他們以為就算哪天覺得不適合,也可以隨時下“賊船”,甩甩衣袖一走了之,亦如徐誌摩的那首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範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趣味解讀

不要以為同居的成本低得可以忽略不記,隻是同居的成本被人們主觀隱藏了起來,也許同居的成本更像在海下麵的冰山,海上麵的隻是我們看到的一角。

(第七節男人為什麼喜歡在愛情中撒謊)

澳大利亞知名兩性心理學家亞倫·皮斯曾經寫了一本書《為什麼男人愛撒謊,女人愛哭泣》,書中專門討論男人的謊言和女人的眼淚,可見說謊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經成了男人天性的一部分,而脆弱成了女人的代名詞。

生活百態

梅麗和老公一直很恩愛,可最近她總是覺得老公怪怪的,好像有事瞞著她。

一天晚上老公回到家,對梅麗說:“明天吃晚飯別等我了,我要去見個老客戶,做係統維護,挺急的。”

“沒事,明天剛好我也加班,等你晚上回來一起吃吧。”

“你先吃吧,我晚上不回來了。工程比較複雜,要在那呆一晚,後天才回來。”

“那也用不著一晚上不回家、不睡覺吧,你們那多大的工程我還不知道……”

“要等人家客戶晚上到齊了一起研究解決,回來再去多麻煩。”

說完,老公倒頭就睡了。

第二天晚上,老公果然沒回家,梅麗給老公打過幾次電話,老公總是不接。梅麗心裏的猜疑更重了——他在外麵有女人了。

梅麗索性打電話給老公的同事,證實單位當天沒有什麼緊急的維護工程,可為什麼老公還要去兩天呢?思來想去,她決定問個清楚。

“我都知道了,你們公司昨天根本沒有什麼緊急維護,說吧,你昨天到底去哪了?”

“你知道什麼呀,緊急維護還得全公司通報嗎?我累了一天,一晚上沒合眼,你別鬧了行不行!”

“昨晚上給你打電話為什麼不接?”

“那不忙著嗎!你又沒什麼重要的事。”

“行,我的事都不重要,你小情人的事最重要。”

“你別瞎猜,哪有什麼小情人。”

“我瞎猜?我盯了你好久了,沒有十足的把握,我也不會說這個話。你今天要不說實話,我跟你沒完”梅麗說完便哭了起來。

經濟學一點通

如今,謊言在生活中(尤其是愛情生活中)比比皆是,人們為什麼要撒謊呢?

經濟學家認為,一般情況下,撒謊的成本比說真話的成本要低得多,這是人們喜歡撒謊的一個主要原因。

小黃的爸爸是一名傳染科醫生,在“非典”發生時,因救治患者不幸殉職。而小黃即將參加高考,為了不影響她的學習和複習,她的媽媽沒有對她說實話,謊稱她爸爸一直戰鬥在抗擊“非典”的最前線,希望她好好複習,以優異的成績來迎接爸爸的歸來。在媽媽的激勵下,小黃學習比以往更加努力,成績直線上升。

老公一回到家,梅麗就開始不停地盤問。

……

生活中有關撒謊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小黃爸爸殉職已成事實,“成本”損失已很大,如果此時媽媽將實情告知小黃,勢必帶來更大的成本——小黃的學業受到影響。相比較而言,撒謊成本就不會再增加了,這是生活中善意的謊言,人們對此可以理解並接受。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之所以撒謊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說”比“做”更容易。

基於這個原因,在戀愛中撒謊更成了人們的家常便飯,很多男人常常把“我會愛你一輩子”、“你是我這一生中最愛的人”、“你放心,我一定做到”等很多類似的話掛在嘴邊,而實際上他們不過是說說而已,根本做不到,也沒想過要做到。

男人似乎總是喜歡掩飾,當他們在電影院看電影時,無論內心多麼洶湧澎湃,表麵上依然是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樣。想想也是,如果一個男人聲淚俱下地向女友表達他的感受,倘若一次還好,若出現幾次,估計女友早想著如何坐上飛船逃到火星了。

曾經有這樣一則美式漫畫:

一對中年夫妻坐在沙發上,丈夫在看報紙,妻子則瞪著眼一直盯著報紙的背麵,過了一會兒忍不住抱怨:“整個晚上你的眼裏就隻有報紙,我敢打賭,你甚至不知道我人在這裏!”丈夫安撫道:“我當然知道你在這裏,你是我的妻子,而且我非常愛你。”說這話時,丈夫的眼睛仍目不轉睛地盯著報紙,一隻手則輕拍著愛犬的爪子,那正是他妻子原來呆的地方。

有人說:“寧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要相信男人那張嘴。”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有些刺耳,但大多數男人都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男人愛說謊,甚至謊言可以貫穿一生。女人千萬別指望男人句句是實話,更別天真地認為謊言被揭發之後,就意味著接近真理。很多時候,一個謊言的結束,就意味著另一個謊言的開始。

此外,關於愛情中的謊言,經濟學家認為,可以按照需求原理來分析。正如在購買物品時,當你發現便宜時就多買,如果太貴或者超過你的購買能力時,你就少買或不買。因此,我們往往在“說”某件事的時候,實際上正是為了減少或拒絕“做”的幾率,因為這樣成本更低。

人們常說,在愛情中的人們的智商都會稍微低一些,總喜歡聽甜言蜜語,習慣對方順從自己,而不願受到拒絕。有時候處在愛情中的人們隻要心理上得到了滿足,就已經獲得很大的欣慰,而有沒有做或做了多少,或許已經不重要了。

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人無信不立,不講信用,交易行為很難進行下去。

趣味解讀

婚姻中,人們應當坦誠相待,但有時候人們會不得已撒謊,這時候聰明的女人要區別對待婚姻裏的謊言。如果一方說謊是為了讓另一方得到心理的滿足,沒有任何惡意,就不要窮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