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完全是在苦苦掙紮中度過的,不少日本人哀歎那是“失去的十年”。
經濟學一點通
泡沫經濟源於金融投機,金融投機會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最後必定泡沫破滅,導致社會震蕩,甚至經濟崩潰。
最早的泡沫經濟可追溯至1720年發生在英國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當時南海公司在英國政府的授權下壟斷了對西班牙的貿易權,對外鼓吹其利潤的高速增長,從而引發了人們對南海股票的空前追捧。由於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持,經過一段時間,其股價迅速下跌,猶如泡沫那樣迅速膨脹又迅速破滅。
正常情況下,資金的運行應當反映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運行狀況。但隻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機就必然存在。如果金融投機交易過度膨脹,同實體資本和實業部門的成長脫離得越來越遠,便會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形成泡沫經濟。
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各種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以及金融市場自由化、國際化,使得泡沫經濟的發生更為頻繁,波及範圍更加廣泛,危害程度更加嚴重,處理對策更加複雜。泡沫經濟的根源在於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偏離,即虛擬資本超過現實資本所產生的虛擬價值部分。
泡沫經濟得以形成有以下兩個重要原因:
1.宏觀環境寬鬆,有炒作的資金來源
泡沫經濟都是發生在國家對銀根放得比較鬆、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的階段,社會經濟表麵上呈現一片繁榮,給泡沫經濟提供了炒作的資金來源。一些手中擁有資金的企業和個人首先想到的是把這些資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潛力的資源上,這就是泡沫經濟成長的社會基礎。
2.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缺乏約束機製
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進行約束,關鍵是對促進經濟泡沫成長的各種投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製,但到目前為止,人類社會還缺乏一種有效的監控手段。這種投機活動發生在投機當事人之間,是兩兩交易活動,沒有一個中介機構能去監控它。作為投機過程中的最關鍵的一步——貨款支付活動——更沒有一個監控機製。
泡沫經濟,是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相關交易持續膨脹,日益脫離實物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金融證券、地產價格飛漲、投機交易極為活躍的經濟現象。
趣味解讀
一個大的泡沫是瘋狂的人們齊心協力吹起來的,因為人往往認為自己是如此的聰明,於是在利益的驅使下,自覺不自覺地幫助幕後的操作者“誘傻”,一旦泡沫破滅才猛然醒悟,原來自己隻是一個棋子。
(第四節股票)
如果近期等錢用的話,最好不要投資股票,哪怕是被認為的最優股也不宜購買。隻有在不等錢用的時候,或者即使損失了本錢,生活也不至於受影響的時候,才能投資。
生活百態
1929年,丘吉爾從財政大臣的職位上卸任後,他帶著自己的家人到加拿大和美國旅行。他們先到了加拿大,9月進入美國,受到美國戰時工業委員會主席、金融家巴魯克的盛情款待。巴魯克陪丘吉爾參觀華爾街證券交易所,當時丘吉爾已有55歲了,卻頗有激情,馬上開戶進場炒股。在他看來,炒股賺錢實在是小菜一碟。
丘吉爾的第一筆交易很快被套住了,這使他很丟麵子。他又瞄準了一隻很有希望的英國股票,心想這家夥的老底我都清楚,準能獲勝。但股價偏偏不聽他的指揮,一路下跌。他又被套住了。如此折騰了一天,丘吉爾做了一筆又一筆交易,陷入了一個又一個泥潭。下午收市的時候,他的賬戶大幅度虧損。丘吉感覺頗為丟臉,一個勁兒地向巴魯克抱怨。
這時,巴魯克遞給他一本賬簿,上麵記載著另一個“丘吉爾”的“輝煌戰績”。原來,巴魯克早就料到丘吉爾在政治上是個老手,其聰明睿智在股市中未必有用武之地,加之初涉股市,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他提前為丘吉爾準備好了一根救命稻草,他吩咐員工用丘吉爾的名字開了另外一個賬戶,丘吉爾買什麼,另一個“丘吉爾”就賣什麼,丘吉爾賣什麼,另一個“丘吉爾”就買什麼。
經濟學一點通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每一隻股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買賣方式有償轉讓,股東能通過股票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係不是債權債務關係。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責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股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不可償還性
股票是一種無償還期限的有價證券,投資者認購了股票後,就不能再要求退股,隻能到二級市場賣給第三者。股票的轉讓隻意味著公司股東的改變,並不減少公司資本。
2.參與性
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選舉公司董事會,參與公司重大決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資意誌和享有的經濟利益,通常是通過行使股東參與權來實現的。股東參與公司決策的權利大小,取決於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從實踐中看,隻要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達到左右決策結果所需的實際多數時,就能掌握公司的決策控製權。
3.收益性
股東憑其持有的股票,有權從公司領取股息或紅利,獲取投資的收益。股息或紅利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公司的贏利水平和公司的贏利分配政策。股票的收益性還表現在股票投資者可以獲得價差收入或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通過低價買入和高價賣出股票,投資者可以賺取價差利潤。在通貨膨脹時,股票價格會隨著公司原有資產重置價格上升而上漲,從而避免了資產貶值。股票通常被視為在高通貨膨脹期間可優先選擇的投資對象。
4.流通性
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數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價對交易量的敏感程度來衡量。股票的流通,使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上賣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現金。通過股票的流通和股價的變動,可以看出人們對於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和贏利潛力的判斷。
5.價格波動性和風險性
股票價格要受到諸如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係、銀行利率、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波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資者遭受損失,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越大,投資風險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例如,稱雄於世界計算機產業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當其業績不凡時,每股價格曾高達170美元,但在其地位受到挑戰,出現經營失策而導致虧損時,股價又下跌到40美元。如果不合時機地在高價位買進該股,就會導致嚴重損失。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
趣味解讀
股票的股價漲跌根據市場行情的波動而變化,之所以股價的波動經常出現差異化特征,源於資金的關注情況,他們之間的關係,好比水與船的關係。水溢滿則船高(資金大量湧入則股價漲),水枯竭而船淺(資金大量流出則股價跌)。
(第五節基金)
投資基金,最忌諱的是用價值投資的手段分析一隻基金,卻用短線手法來交易。頻繁的短線交易,不過是為券商帶來了豐厚的手續費。短線交易、波段操作的難度其實更大於長線投資,即使運氣好,也不過隻能掙點兒蠅頭小利,因為缺乏足夠的定力,常常在買進幾天之後就匆匆賣出,然後再去尋找另外一隻基金。
生活百態
早在2003年,作為一名銀行的櫃員,小李就和同事一起,不遺餘力地為普及大眾基金理財知識做著準備。那時股市低迷,一年基金的手續費都賺不出來的情況很正常,很多基金的淨值還不到1元。小李感覺推銷基金就像推銷保險一樣,說得天花亂墜,客戶還是不能接受它。有一次,小李“語重心長”地對一個客戶說:“現在股市低迷,指數那麼低,你買了這個股票型的基金做個長期投資,早晚它會翻番的。”結果那個客戶用很不屑的眼神看了看他,撇了撇嘴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