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之三黃帝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黃帝聯合了炎帝,擒殺了蚩尤,擁有了東至大海、西到甘肅隴西、南到湖南長沙、北到蒙古國的一個似乎前所未有的地盤,這就是當時的天下了。
對於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地盤,黃帝是如何治理的呢?
首先是巡視。東南西北,到自己的地盤上看一看,看看各地的風土人情,品品各地的風味小吃,晚上和地方大佬搓會麻將,打會撲克,喝點小酒,洗個桑那。嗬嗬。雖然這些項目當時都沒有,但與此功能相似的項目是必須的。太史公說黃帝”遷徙往來無常處”,想想五六千年前,沒有空軍一號,沒有動車,沒有豐田麵包,轎子、馬車似乎都還沒有發明,這麼大的地方,黃帝和他的侍從們是如何出行的呢?
無弋爰劍為此想破了頭,還是沒有頭緒。爰劍是個豬腦子。各位客官給想一想吧。爰劍隻是覺得不應該隻是騎馬吧。
巡視的一個功能是會晤四方諸侯,及時解決政治經濟社會問題。另一個功能是展示中央政權的武裝力量。太史公說黃帝“以師兵為營衛”。黃帝到一個地方,自己的侍衛隊環繞成營,兵強馬壯,格外精神。四方的諸侯那見過這個陣勢,自然是誠惶誠恐,戰戰兢兢,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巡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經濟上的互通有無。在人類曆史上有一段時期,商人們會跟隨著部隊,部隊打仗,商人做生意。這種事肯定是有曆史傳承的,無弋爰劍幻想黃帝巡視,也有商人跟隨,或者叫商人的前身的一個什麼東東們跟隨。海邊的貝殼拿到西邊甘肅人那裏,哎呀稀罕,一個貝殼換兩個麝香。南方的茶葉拿到北方去,一喝神奇,吃肉的肚子舒坦了,二兩茶葉換三頭駿馬。這都是有可能的事。
商人的出現據學問家們說還不到時候,但黃帝和他的侍衛隊總要吃喝拉撒吧,那那都得消費啊,消費經濟總是有的吧。就是不知道曆史學家們的科學推測準不準,四方諸侯除了滿足自己和部落人民的吃喝外,還能不能有點剩餘?
巡視有無經濟功能隻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做個腦力操而已。但巡視一定是由文化功能的。四方人文各異,中央政權所代表的先進文化所到之處,粗鄙蠻野之人無不心向往之。光身子的知道用片芭蕉葉遮羞了,用樹枝樹葉的知道做個蓑衣草帽了,樹上住的知道挖窯洞了,一貫生吃的知道火烤的香了。
因此別小看了這個巡視,黃帝發明的這個人類社會國家政權的第一個管理措施,那是相當的給力的。
一個政權是不能沒有機構沒有官員的。黃帝作為太史公筆下的第一個統治者,他自然沒有任何的經驗可以借鑒。如何管理這個龐大的國家,如何經營這個遼闊的天下呢?沒有社會曆史借鑒,黃帝就借鑒自然曆史。黃帝設立了春夏秋冬中五個官,分別叫春官青雲、夏官縉雲、秋官白雲、冬官黑雲和中官黃雲。
春天生機勃勃,雲彩也是青色的。夏天熱烈紅火,雲彩是紫紅色的。秋高氣爽,白雲朵朵。冬季蕭殺,黑雲沉沉。而中官自然是居於中央,以象征土德的黃色雲之。
各位可以想象一下,黃帝披著豹皮,坐著虎皮,被五朵雲彩環繞著,冉冉向天庭飛去。嗬嗬。再現實點想,黃帝喊一聲白雲哪,白雲要是答一聲黑土啊,那也是相當地搞笑啊。
除了五朵雲彩外,黃帝還設立了左右兩個大監,負責監督四方的諸侯。五朵雲好像是管理軍隊的官員。兩個大監明確是管理諸侯的官員。黃帝還找了四個賢人,即風後、力牧、常先和大鴻來治理民眾。太史公提到的黃帝的官員就這麼多。
從風後和力牧的事跡來看,我很為當時黃帝治下的老百姓擔心。黃帝的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黃帝是信奉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黃帝的這種革命思維也自然帶到了管理中去,譬如風後的大風吹盡沙塵,譬如力牧的持千鈞之弩放牧羊群,黃帝任命的官員都是強勢的憑借勢力管理民眾的野蠻之人。我相信,這些官員的管理水平,不會高於城管們的管理水平;我也相信,被風吹弩射的老百姓的感受,不會好於被橡膠棒驅趕喝罵的老百姓的感受,哪怕是目光執法,暴力的性質總是一致的。
黃帝的孫子顓頊高陽進一步擴大了地盤。北邊明確到今天的北京一帶(幽陵),南邊到了越南(交趾),西邊到了甘肅的張掖(流沙),東邊到了東海上一個叫蟠木的島嶼。不知能否證明這個蟠木就是今天的釣魚島呢?
顓頊與自己征伐砍殺的爺爺黃帝相比,比較文靜一些。太史公說他“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貴族,信哉。更關鍵的是,與黃帝爺爺揚威耀武的巡視和一味任命孔武有力的村管不同,顓頊的治理更加聰明,也更加文明了。太史公說他“依鬼神以製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這個就不得了了。顓頊積累從爺爺到自己的治國經驗,明白了一個道理:依靠人來治理,不如依靠鬼神來治理;依靠武力來治理,不如依靠文化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