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哥舒(2 / 2)

哥舒翰再三懇求,李隆基都不答應,最後幹脆進了內室。哥舒翰跪倒在地,一步一叩頭,跟隨李隆基爬進了內室。

“皇上,王帥先敗契丹,後伏突厥,屢挫吐蕃,立下赫赫大功,對皇上和大唐都是忠心耿耿。他之所以不積極配合董延光作戰完全是為了使國家少受損失,可謂用心良苦。臣懇請皇上可以允許以臣的官爵來贖王帥之罪。”

哥舒翰言辭慷慨,聲淚俱下。李隆基看到他赤誠之心出自肺腑,大為感動,慨歎道:“卿家是個忠義之人,朕就準你所請。不過王忠嗣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哥舒翰自然是大喜過望,再次磕頭謝恩。

三日後,李隆基正式任命哥舒翰為鴻臚卿,兼西平太守,攝禦史中丞,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充隴右節度使。而王忠嗣則貶為漢陽太守。

哥舒翰升任節度使後,李隆基又讓人為他在長安準備了一座宅子。這日他回到住所,發現有人手持王忠嗣的名帖到訪,讓仆從請了進來一看,來人卻是一個翩翩少年,心下暗暗稱奇。

前來拜訪的李明玉淡淡一笑:“在下李明玉,現為東宮伴讀。因為久聞節帥大名,欲見節帥一麵,又怕節帥不肯會晤,是以從王大人那借了張名帖,還請節帥見諒。”

哥舒翰知道王忠嗣與太子李亨的關係,爽朗一笑道:“無妨,我哥舒翰最喜歡的就是結交朋友。”頓了頓問道,“王帥的情況還好吧?”

李明玉回道:“王大人已經動身去了漢陽。他知道我要來拜訪節帥後,讓我代他多謝節帥的救命之恩。”

哥舒翰撇了撇嘴:“這是什麼話?要是沒有王帥也沒有今天的哥舒翰。何況我隻是仗義直言。”

李明玉躬身向他拜了一拜:“人言哥舒翰為人豪爽,仗義疏財,義氣重諾。果然是誠不我欺。”

哥舒翰咧開大嘴笑了笑:“你不會是特地來對我說這些話的吧?”

李明玉也是微微一笑:“我來一是為了瞻仰一下節帥的風采,二是為了向節帥討教一下行軍打仗之道。”

哥舒翰上上下下的打量了李明玉好幾遍,輕聲笑道:“莫非小兄弟有意從軍?”

李明玉淡然自若道:“先祖乃是衛公李靖,我平生最為仰慕先祖的功業。好男兒當匹馬縱橫天下。投身軍旅,征戰邊塞乃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

“好,說得好。聽小兄弟一席話,當浮一大白。”哥舒翰又轉向身邊仆從道,“來人,上酒菜。我要與這位小兄弟好好詳談。”

由於李明玉的話甚對他的脾性,他對李明玉的態度比之前是大有不同。

喝了幾杯酒,哥舒翰對李明玉談起邊塞的風情和趣事。在李明玉的有意迎合下,兩人是越談越投契。哥舒翰是一爽直之人,瞧著李明玉挺順眼的,便要兩人以‘兄弟’相稱。這正中李明玉下懷,於是半推半就的答應了。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連吐蕃人也要看哥哥的臉色,哥哥真是好威風。”李明玉不著痕跡的捧了哥舒翰一把。

他的話正好說中哥舒翰的得意之處,哥舒翰哈哈笑道:“這不算什麼,隻不過是每年的麥熟之季,吐蕃都會出動大批兵馬來邊塞一些地方搶收糧食,自從有一次被你哥哥我設伏將來敵全殲後,吐蕃人再也不敢來搶麥。那些邊民因此就編了這首歌謠。想不到賢弟你也知道。”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大哥與那飛將軍李廣相比也是不逞多讓。”李明玉有感而發。

哥舒翰擺了擺手:“在自己家門口打勝仗沒什麼了不起的,要是有一天能把吐蕃人逐出青海和河曲,那才真的值得痛飲三百杯。”

王忠嗣雖然威鎮西陲,又曾是他的老上司,更是一手提攜他的恩人,但是王忠嗣持重安邊的策略並不符合他的胃口。他一直信奉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主張禦敵於國門之外。這一次進京,李隆基委以他隴右節度使一職,正是看重他這一點。而他對李隆基好大喜功的想法也非常清楚,所以這幾天他都在想,回到河隴地區後自己如何才能在所轄邊界有所建樹,再立邊功。

哥舒翰一拍李明玉的肩膀:“賢弟若真的誌在邊事,他日可來隴右尋我。到時跟在哥哥身邊,哥哥一定會關照你的。”

李明玉輕輕搖了搖頭:“這可不行。”

哥舒翰的臉色變了變:“哦,你可是瞧不起哥哥?”言語間不怒自威。

李明玉笑了笑,不慌不忙的道:“非也。隻是小弟要的是馳騁沙場,殺敵建功。如果象哥哥說的那樣,豈不是隻能提著別人斬下的頭顱來領功,有何榮耀可言?”

哥舒翰先是一愣,然後哈哈大笑道:“原來如此,看來是哥哥的不是,小瞧了賢弟。賢弟放心,隻要你有那個能力,適當時候哥哥一定會讓你在軍中獨當一麵。”

哥舒翰是炙手可熱的朝廷新貴,又是西疆一言九鼎的人物,得他允諾,李明玉喜出望外,連聲稱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