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陛見(1 / 3)

散朝後的李隆基斜躺在華清宮內的那張精致的軟榻上,閉目養神,靜靜的想著最近發生的事情。

“太子那邊最近可有什麼動靜?”李隆基想起王忠嗣一事,漫不經心的問道。詢問對象自然是一旁侍侯的高力士。

“回聖上的話,太子一如平常,沒有出宮門一步。不過,東宮伴讀李明玉前日去了哥舒翰府上,兩人相談甚歡。”高力士恭敬的回稟道。

“哦,當時還有何人在場?可知所談何事?”李隆基麵無表情的問道。

“隻有他們兩個,論及的是邊關之事。”高力士回道。

“李明玉?”李隆基似笑非笑的道,“當年的那個小家夥也差不多長大成人了吧。”

高力士想了想道:“是的,過些日子他就該舉行加冠禮了。”

“說起來朕也很久沒見過他了。”李隆基雙眼閃爍著精芒,“傳詔,著李明玉即刻進宮,朕要在這裏接見他。”

“是。”

李隆基瞟了一眼正在吩咐下麵人傳旨的高力士,不無炫耀的道:“朕不出長安近十年,天下無事。朕欲高居無為,清閑處之,把政事全委任於李林甫,你看如何?”

高力士聽了,大吃一驚。他對李林甫並無惡感,相反李林甫能入閣拜相,他還起了關鍵的作用,但是他覺得李隆基不理政事而任憑李林甫獨斷專行,對朝廷不利,便善意地提醒道:“天子巡狩,古之製也。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李林甫威勢既成,誰敢複議之者。”

李隆基卻是不以為然,反而覺得高力士對李林甫的評價有點過分,不悅的哼了一聲。

高力士一看,知道自己說話不合李隆基的心思,立即跪倒在地,自責道:“老奴狂癡,說出妄言,真是罪該萬死。”

高力士從李隆基還是臨淄王時就開始跟隨,一向小心謹慎,從不隨意開口講話,加上性格淳和,處事周謹,少有大錯,輕易不敢驕橫,深得李隆基的信任,二人的私人感情很好。是以李隆基雖然有點不高興,但看到高力士的樣子,忙撫慰起這個對他忠心一片的老奴:“起來吧,朕知道你是一番好意,朕不怪你。”

“謝萬歲皇恩”高力士起來後,偷偷舉起袖子檫了把額頭上的冷汗。

接到旨意的李明玉心中十分奇怪李隆基為什麼會突然召見他,毫無準備之下跟著前來傳旨的小黃門來到了華清宮。

“你現在應該過了十九歲了吧?”李隆基有意無意的問道。

李明玉語帶雙關的道:“是的,小臣自從降生到這大唐已經整整有十九年十二個月零八天了。”

“十年了,離當初第一次看到卿家的時候已經十年過去了,時間過得真是快啊。”李隆基感慨道。

李明玉想起了一首著名的詞,不禁開口吟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李隆基細細咀嚼著李明玉的話,讚歎道:“卿家真是出口成章。”頓了頓又疑惑道,“不過這幾句詞的意思淒美動人,對人生沒有一定歲月的體驗是想象不出來這感覺的,似非卿家所作。”

李明玉有點不好意思的道:“此乃一個看破紅塵的道長所作,明玉覺得不錯就記了下來。”

“原來如此。”李隆基微微一笑,“當日朕恐怕年少賜官爵,對你以後的發展不利。現在你也已經長大了,不知可有意進翰林院,暫時先為朕草擬詔書。”

在外人看來,翰林待詔也許是一份尊榮,但是李明玉可不想走上李白的老路,淡淡道:“皇上讓我進翰林院,是對明玉的愛護,明玉本應遵從,隻是明玉少懷心願,就是可以象先祖衛公一樣征戰沙場。明玉平日常以一詩明誌: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如若皇上不棄,明玉肯請皇上可以讓我到邊塞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