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軍事行動(2)(1 / 2)

由此,蔣介石得出結論:“非失敗不可”。他決意以鐵腕掃除國民黨軍隊曆年來的弊端。他大會小會反複強調:“整軍經武攸關國民黨的生死存亡。”他把這一重任托付於與他共識而忠心不二的蔣經國和陳誠,特意任命蔣經國為“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主持實施事宜。蔣經國不辱使命,雷厲風行,六親不認,下手準,下手狠,在4年間接連4次整軍,在完成思想上整肅的基礎上,斷然解決了實有員額、統一編製、減少指揮機構、集中指揮權、實行義務兵役製、軍官退役製、在軍中建立“把思想變成信仰,把信仰變成力量,要做到在政治上永不屈服,在戰場上永不投降”的政治作戰製度等諸多重大問題,因徹底衝垮了以黃埔係、準黃埔係和地方實力派為主體的關係網而獲得了成功。

也就是說徹底地將在大陸時期由地方實力派、黃埔係和士官係控製的“多家軍隊”成功地使“軍隊蔣家化”。至此徹底結束了國民黨政權自1925年8月正式建軍後軍界強人崛起、將多兵多權多的曆史。國民黨軍隊在美式裝備下一時頗有“武裝到牙齒”的風采,這無疑提高了國民黨軍隊的形象,比在大陸失敗時的戰鬥力有所提高。

快人快語且時常誇大其詞的陳誠聲稱:“現在經過整編的軍隊,戰鬥力強,1個軍可打‘共匪’3個軍,這是有把握的。”國民黨報紙更加吹噓:台灣“固若金湯”。國民黨當局趁此煽起一股股反共情緒的同時,不斷向大陸進行騷擾,給人一種似乎“反攻大陸”、“反共複國”就要實現的假相。

此時,麵對北京“一定要解放台灣”淩厲的宣傳攻勢,年近七十的蔣介石一身戎裝在台北發表廣播講話,放言“中共攻台之時,就是國軍重創共軍,反攻大陸的時機”,他甚至振臂高呼“打回大陸去,光複大中華”,決意與中共血戰到底。

麵對美蔣的叫囂,素不信邪的毛澤東為配合宣傳攻勢,決定采取有限的軍事行動炮擊金門。

1954年9月3日,當台灣當局駐聯合國代表蔣廷黻在聯合國發言,稱中共解放台灣是虛張聲勢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已開始炮擊金門並和國民黨軍隊在金門、廈門之間發生激烈炮戰和空戰……

9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告台灣同胞書》,號召台灣人民為迎接解放而奮鬥。同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急飛台北與蔣介石會談。15日,美國為應付台灣海峽緊張局勢,將大西洋區域的17艘軍艦調到西太平洋區域。17日,國民黨海、空軍大規模出動,騷擾福建、浙江、廣東沿海地區和島嶼,戰鬥十分激烈……英國路透社記者蘭金向全世界報道,驚呼:“美國要在亞洲大陸上和中國共產黨作戰了!”

西太平洋的緊張局勢,一下子成了全世界的焦點。曾被美國卷入朝鮮戰爭的西方盟國驚恐不安,擔心台灣問題引發一場比朝鮮戰爭更為嚴重的新的世界大戰,這樣又將被美國拖入戰爭。英國、加拿大等國一再寫信給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敦促美國政府恢複杜魯門製定的“台灣中立化政策”,“保證台灣和澎湖列島不被用作中國國民黨向中國大陸作戰的基地”,通過政治途徑謹慎而妥善地解決台灣問題。英國甚至認為:在中共的領導下,中國已不是當年的中國,現已成為國際社會中的重要力量,把約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新中國排斥在國際社會之外,在人們的眼裏無疑是無理而荒誕的行徑。北京之所以要向台灣發起進攻,是向國際社會對其不公正待遇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