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獨立各省
對於通過談判解決政治紛爭,袁世凱是信心滿滿。如果喜歡本小說,請推薦給您的朋友,記住我們的網址www.jlgcyy.com一百年之後重新觀察,很容易發現袁世凱之所以這樣信心滿滿,不僅因為他發自內心認為君憲主義是化解時局危機的唯一出路,而且在他的背後和麵前,既有列強的支持、認同,甚至可以說正是列強認為中國應該維持一個君憲主義的國家體製,才使袁世凱對此信心滿滿。同時,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過去的研究以為南方革命黨人是鐵板一塊,以為他們都主張走向共和走向民主,都主張廢除君主。這個說法其實是不對的,至少是不全麵的。正如我們已經說過的那樣,獨立十四省的情況是非常複雜的,並不是所有省份的領導權都在革命黨人手裏,而且有許多省份之所以宣布獨立宣布反正,其實就是擔心外來的革命黨人,是反被動為主動。所以在獨立十四省,也不乏主張君憲主義的聲音。這都是袁世凱力推和談,堅持君憲主義的依據。獨立十四省的情形不好一概而論,是因為他們各自背景和主張有著很大不同。在許多省份的領導層,既有革命黨人,又有立憲黨人、舊官僚,當然還有許多政客、投機分子,以及由各種政治勢力重新組合起來的地方實力派、政治集團,所以各省意見並不那麼容易統一,所以他們麵對袁世凱的和平攻勢,也很容易被分化瓦解。
按照率先起義的湖北軍政府和黎元洪的意思,既然是和談,當然包括未來政體一類的事情都必須談,但是湖北以一省力量去與袁世凱的北洋軍和朝廷交涉,也實在是力不從心,所以他對袁世凱的和平呼籲雖然有心響應,但實在難以單獨麵對,而且上來就提出雙軌思路,以此瓦解袁世凱的意誌,或者以此撕裂袁世凱與清廷之間的關係。11月7日,黎元洪致電獨立各省軍政府,征詢共同組織政府的意見,以便各國承認這個共同政府為交戰團體,方才有可能應對袁世凱的和平呼籲和談判要求。同一天,黎元洪還在與劉承恩的信使王洪勝的談話中拋出一個重要誘餌,那就是南北和談不是不可以,但條件還是必須推翻清廷。黎元洪的理由是,盡管袁世凱已經讓朝廷進行了重大政治改革,但如果皇上還是皇上,誰能保證他在秋後不再算賬,況且南方各省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接著一個獨立了反正了,在這群龍無首的時候,誰能說服這些人接受朝廷的改革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