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濕熱質——驅除濕熱寧心神 (3)(3 / 3)

祛除環境中的濕熱

濕熱有內濕和外濕之分。外濕源自環境。隻要濕熱質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減少或消除環境中的濕熱,就能有效地防止濕熱邪氣的入侵,還身體以健康舒適。那麼,如何減少甚至消除環境中的濕熱呢?

選擇幹燥、通風的居住環境。陰晦的臥室要采取防潮措施。

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增強身體的陽氣,幫助體內氣血的運行,以帶走濕熱。

衣被要勤曬,室內不要堆放髒物及晾濕衣服。

早晚應開窗通風,以散去人體周圍的熱氣以及減少室內空氣汙染。

夏季悶熱而潮濕時,黴菌及病毒等致病菌容易滋生。此時可用艾葉熏居室。選幹艾葉(陳久者為好)50克左右,點燃後閉門窗,離人煙熏45分鍾後開啟門窗。每月熏2~3次。梅雨季節宜每周熏1~2次。

經絡按摩去濕熱

經絡按摩具有神奇的功效,不僅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理髒腑,還能活血化瘀、舒筋利節、消腫止痛、延緩衰老。這裏介紹幾招,讓你輕鬆驅逐體內的濕熱。

按摩曲池穴。經常按摩曲池穴,可以起到疏風解表、清熱利濕的作用。那麼,曲池穴該怎麼找呢?彎曲肘部,找到肘部骨頭最突出處,然後再找到彎曲合上的這個點,突出的那個骨頭和這個點之間的中間點就是曲池穴。按壓時會有一種酸痛感。可以用拇指或是中指指端來按揉,每次1~3分鍾,每日按摩1~2次。

敲打手陽明大腸經。左手手臂自然下垂,右手握拳敲打左臂外側內緣,換手亦然,敲打到有酸痛感的位置就是一些穴位所在,可以多敲幾下。

針對背俞穴拔罐。拔罐是一個吸瘀的過程。在背俞穴上拔罐可以吸出五髒六腑的瘀熱,達到祛風除濕,清熱瀉火,行氣通絡的功效。背俞穴位於人體背上脊柱的兩邊,與相應髒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

多多參加運動量大的鍛煉

濕熱質女性處於濕濁內蘊、陽氣偏盛的一種狀態,適合參加運動量大的鍛煉,如中長跑、遊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排泄多餘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不過,運動也要講方法,痘美人可千萬要遵照以下幾項要求來運動。

中醫認為“汗出不見濕”,因為《黃帝內經》記載“汗出見濕,乃生痤瘡”,所以汗出後不要立刻用冷水衝澡。

運動時應當避開暑熱環境,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鍛煉。

酷暑季節最好選擇練氣養生運動,少在烈日下長期曝曬或從事激烈運動。等到秋高氣爽,方可從事運動量大的活動。

濕熱質女性不適合在高溫環境下運動,所以類似高溫瑜伽之類的鍛煉一定不要參加。

《黃帝內經》認為氣血是一體的,在《靈樞·決氣》中:“中焦受氣取計,變化而赤,是謂血。”在《素問·經脈別論》中:“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這就是說,血是由氣變化而來的,氣血充斥於皮毛之中,一旦受阻就凝固成為斑點,這就是血瘀。

要想徹底地祛斑,就應該活血祛瘀。在這當中,除了要吃一些活血祛瘀的食物外,還應該注意增加心氣,讓心髒充滿動力,血液自然能運行順暢,斑也會在血液的運行中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