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質苦燥,不可過量服用,否則容易傷脾胃及津液。
虛寒體質者不可用。
黃檗
黃檗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虛熱的功效。
挑選黃檗時要挑顏色呈黃色或者棕色的。
味道苦,6~10克即可。
生用清熱燥濕的效果比較好。虛寒體質者不可用。不可久用,否則容易傷脾胃。
梔子
梔子能瀉火除煩、涼血止血、清熱、解毒、除濕。
挑選梔子時要挑個頭小、皮薄、完整飽滿,顏色呈紅黃色的。
一次5~15克即可,不要貪多。
虛寒體質者不宜用。
苦寒之性較強,容易傷脾胃,如有脾虛、大便不成形,不能用。
龍膽草
龍膽草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新鮮的龍膽草最好,沒有也可以到藥房購買中藥龍膽。龍膽為龍膽草的根或者根莖,顏色呈黃色或者黃棕色。
味道很苦,幹的成藥一次用2~6克即可,新鮮的草藥10多克就夠了。
虛寒體質者不可用。
穿心蓮
穿心蓮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
味道很苦,不入湯劑,成藥穿心蓮片。
配薄荷、菊花、桔梗,清咽利喉;配石膏、知母、金銀花、連翹,清肺、瀉火解毒;配生地、丹皮、大青葉,涼血、解毒、消腫。
秦皮
秦皮具有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作用。
挑選秦皮要挑條長,外皮薄而光滑,堅硬,斷麵顏色呈黃白色的。
與白頭翁、黃連、黃檗等同用,可治濕熱下痢、裏急後重;與黃連、竹葉等同用,可治目赤腫痛等症,也可煎湯洗眼。
一次用6~12克即可。
虛寒體質者不宜用。
白鮮皮
白鮮皮能清熱燥濕、解毒祛風。
白鮮皮以條大、皮厚、灰白色為佳。
常配合苦參、地膚子等藥同用,既可內服,亦可煎湯外洗。
一般一次用6~10克。
虛寒體質者不宜使用。
夏、秋是濕熱猖獗的季節,稍不小心,濕熱就會侵入人體,讓人出現不夏秋兩季,益氣養陰家常菜
適症狀。濕熱質女性在這兩個季節尤其要小心。若濕熱質女性體內濕熱加劇,皮膚、泌尿生殖係統等就會表現出病態。一般來說,如果夏、秋季節氣候炎熱、幹燥少雨、汗出較多,可以適當選用一些益氣養陰、清熱利濕的藥膳,
如沙參山藥粥、沙參老鴨湯;如果恰逢梅雨季節,氣候潮濕多雨,可以適當選用一些芳香祛濕的藥膳,如袪濕消暑湯、綠豆薏仁粥等。
綠豆百合薏米蓮子粥
這款粥既清熱利濕,又能補虛健脾。材料:綠豆50克,鮮百合20克,生薏仁20克,蓮子30克,粳米100克,冰糖1塊。做法:將鮮百合提前浸泡一晚上,掰開清洗幹淨備用。蓮子去心,清洗幹淨備用。綠豆、薏仁、粳米淘洗後和蓮子一起放進鍋中,加足水,水開後關小火,煲小時。小時後加入百合再煮分鍾,然後放入冰糖,冰糖溶化粥即成。
糖醋黃瓜片
這款菜肴酸甜開胃,清熱利濕,是夏季家常菜的不二選擇。材料:黃瓜克,精鹽、白糖、白醋適量。做法:先將黃瓜去子洗淨,切成薄片,精鹽醃漬分鍾;用冷開水洗去黃瓜的部分鹹味,水控幹後,加精鹽、糖、醋醃漬小時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