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幕貨幣政策——異化與戰爭 貨幣戰硝煙再起?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經濟啟示:全球經濟激情博弈,貨幣戰爭硝煙再起。
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貌似亂象紛呈,實則有跡可循,因為曆史總是在不停地重複,形勢演化大多遵循著邏輯推演的軌跡。2012年6月,筆者曾率先提示了全球寬鬆貨幣V20時代的即將來臨,而在做出這一預判的同時,更進一步的局勢演化也已暗藏於心,那就是當下全球寬鬆貨幣浪潮業已成型之後,貨幣戰的硝煙再起。從2012年末形勢演化看,貨幣戰V20正初現端倪。
筆者無意將經濟金融形勢解析導入某種膾炙人口的“陰謀論”路數,這裏所指的貨幣戰,可以簡單但不失嚴謹地表述為“深度彙率博弈”,即在不確定性大幅上升的背景下,國際外彙市場由於政府或市場多國別、多方向、多維度、多目標的施力,而呈現出複雜、多變且影響深遠的彙率變化。從這種簡明的定義出發,貨幣戰有六種表象:一是彙率水平大起大落,特別是美元、歐元和人民幣有效彙率呈現出超出平常的波動性;二是趨勢走向模棱兩可,多重力量的反複角力使得主要彙率的中期趨勢難以判斷;三是貶值欲望全麵泛濫,競爭性貶值現象時有發生;四是政府幹預頻繁出現,非市場之力對市場變量的走勢施加非凡影響;五是投機因素大幅放大,投機性資本時常借助異常波動人為放大彙率波幅,甚至通過衝擊某種彙率製度大幅牟利;六是口水之爭絡繹不絕,各國政要屢屢對他國彙率變化口頭施壓。
對照2012年末國際金融現狀,狹義貨幣戰的六種表象雖未全部顯形,但在不同維度皆有不同程度的初步顯現。例如,美元指數幾度轉變短期走向,80點大關得而複失、失又複得;歐元彙率則在歐債危機、希臘退歐、歐元存亡等一係列短期問題和長期桎梏相互作用下大幅震蕩,難言未來趨向;人民幣兌美元彙率則一改5—7月階段性貶值的態勢,以連創曆史紀錄的方式再入升值通道,甚至出現少見的漲停現象;中國香港當局則在港元兌美元彙率不斷升值壓力下,2周內六次進場幹預,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大多也在彙率階段性升值背景下表現出意欲競爭性貶值的潛在傾向;而國際資本流動的種種異象也表明,國際投資勢力正在悄然蓄力、蠢蠢欲動。
山雨欲來風滿樓,盡管尚未掀起驚濤駭浪,但貨幣戰已然端倪初現,未來恐將一觸即發。說到貨幣戰,很多人將其稱為“沒有硝煙的戰爭”,雖然筆者的定義就已表明,這隻是一場博弈,而非一場戰爭。但這種博弈和戰爭卻有著些許的類似之處。每個人對戰爭都有自己的理解,作為沒有經曆過戰爭的人,筆者對戰爭的所有了解都來自於書本或影像,而最讓筆者無法釋懷的,卻是一部並沒有直觀描寫戰爭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電影令人驚訝的湛藍、幹淨、平靜、純真,直到影片的最後,震撼的結局才襯托出戰爭的殘酷。所謂殘酷,在筆者看來,就是一種邏輯推演的必然,即便知道結局難逃悲劇,很多事情的發生卻勢在必行、難以回避。就像過去的戰爭,就像現在的貨幣戰。
從邏輯推演看,戰爭的必然在於民族個體利益衝突的不斷放大和不可調和,而與此相似,貨幣戰的成因也與全球經濟金融領域的利益分配和權利博弈密切相關。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情仇,也沒有無依無據的貨幣戰爭。在筆者看來,導致當下貨幣戰一觸即發的原因不一而足。
原因之一是全球經濟探底V20導致複蘇利益爭奪更趨激烈。如果說2009年全球經濟衰退057%是次貸危機衝擊下新世紀以來全球經濟的首次探底,那麼2012年全球經濟預期增長328%則是歐債危機衝擊下全球經濟的二次探底。二次探底一方麵縮小了可供全球各國分配的整體利益,另一方麵則加大了全球各國的複蘇差異性,進而導致各國對複蘇利益的爭奪更趨激烈。利益的國別爭奪主要通過宏觀政策得以實現,而2012年全球各國的政策菜單卻並不豐富,財政政策受製於債務風險高企,貨幣政策則受製於有限的政策空間,彙率政策在利益爭奪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此外,值得強調的是,2012年的二次探底與首次探底最大的不同,在於新興市場增長獨立性的缺失,而新興市場恰恰又是彙率波動程度最大、彙率製度相對更不完善的區域,這為全球貨幣戰可能性大增又多加了一個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