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以中國為代表的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而言,貨幣政策異化表現為政策目標的“潛在擴大”。某種程度上看,歐債危機和次貸危機的最大差別,在於前者更像是新興市場的危機,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全球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驟然失速。起初,市場更願意相信這是危機衝擊下的短期陣痛,但隨著經濟形勢在宏微觀層次上的同步惡化,越來越多人懷疑,這也許是高速起飛階段終結的長期表征。如此背景之下,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姍姍來遲的寬鬆貨幣政策被潛在賦予了“調整經濟結構、促進長期發展”的政策目標。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潛在擴大的政策目標能否實現,還存在一定變數。其一,盡管政策製定者宣稱經濟長期增速下滑是主動為之的結果,但從危機升級階段投資貢獻度的提高來看,減速並非與調結構並行而至,主動還是被動,這依舊是個問題;其二,貨幣政策在調結構上的有效性值得思考,例如不對稱降息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理論上能夠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促進利益再分配從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的轉移,但從微觀反應看,貨幣政策的變化大幅增強了大型企業集團,特別是擁有財務公司這類內部“準金融機構”的企業航母的議價能力。而在利潤增幅下降、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金融機構的微觀組織反而可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服務大客戶上,而相對減弱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和服務,與調結構的初衷背道而馳。值得深思的是,部分新興市場政策目標的潛在擴大,間接反映出高增長極限階段的到來正給新興市場經濟體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應對這些挑戰,新興政策層還尚未找到效果互補、行之有效的一整套政策搭配。
從局部上升到整體,對於全球而言,貨幣政策異化則表現為對傳統理論的實踐突破。自凱恩斯革命以來,貨幣政策被賦予了越來越大的使命,而這種趨勢在2007—2012年的兩次危機中發展到了極致,不同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均被賦予了更多的政策目標。但實質分析,這些額外的政策目標,不僅難以通過貨幣政策有效實現,同時也可能將削弱貨幣政策原有的政策功效。總之,沒有永恒的愛情,更沒有永恒的政策救贖。貨幣政策救贖全球經濟的曆史難以重演,寬鬆貨幣政策V20的效果可能將弱於預期,全球經濟降溫也許並不會如2009年那般劇烈,但持續性不容忽視。
相關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
程實微評:如果你不相信愛情了,請看《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黎明破曉前》講述了一個美麗又有些傷感的愛情故事,據說這個故事也是導演林克萊特1989年的一次親身經曆,不過可惜的是,這部電影上映前一年,真實故事的女主角就在一場車禍中香消玉殞。在我看來,這是一部歌頌青春的電影,因為隻有在年輕到一無所有的時候,愛情才會激烈到填滿整個單薄的人生。
相關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Before Sunset)
程實微評:如果你還相信愛情,請看《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日落黃昏時》是《愛在黎明破曉前》的續集,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愛情慢慢變老的故事。年輕時愛得轟轟烈烈的兩個人,若幹年後再相逢,卻有了各自不一樣的人生與責任,激情總會消逝,生活還要繼續。在我看來,這是一部歌頌愛情的電影,正因為隨著時日變遷,兩條線漸行漸遠,所以它們曾經相交的那個點,才會變成永恒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