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全球寬鬆V20時代的政策空間不及V10時代。全球寬鬆V20時代和V10時代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剛剛經曆過後者,這意味著前者的政策潛力也要小於後者。美國0%~025%的基準利率水平基本上意味著沒有降息空間,寬鬆隻能依靠量化政策,而之前的QE1和QE2的整體規模已經高達235萬億美元,給美聯儲帶來了極大的資產負債表膨脹壓力,未來進一步應用量化寬鬆的餘地較小。歐元區1%的基準利率水平雖然還留下了可能的降息空間,但這一空間也遠遠低於V10時代325個百分點的實際降息幅度。而中國在全球寬鬆V10時代前期的基準利率階段高點為414%,也高於V20時代前期35%的階段高點,這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利率調整的潛在空間不及V10時代。
其三,全球寬鬆V20時代的金融複雜性高於V10時代。某種程度上,通貨膨脹是寬鬆政策的阻力,通脹風險越大,政策寬鬆的顧忌也就越大。全球寬鬆V20時代不同於V10時代的另一個關鍵點在於,V20時代初始的通脹壓力明顯大於V10時代,而且V20時代開啟之前,全球大部分經濟體才剛剛經曆過通脹的肆虐,很難好了傷疤忘了疼。V10時代,主要經濟體甚至在經濟萎縮衝擊下邂逅了通貨緊縮:2009年2—10月,中國CPI同比增幅連續9個月為負;2009年3—10月,美國CPI同比增幅連續8個月為負;2009年6—10月,歐元區CPI同比增幅連續5個月為負。而2012年5月,中國、美國和歐元區的CPI同比增幅分別為3%、17%和24%,而在此之前的2011年,中國、美國和歐元區的CPI同比增幅甚至達到過645%、39%和3%的階段高點。由此可見,全球寬鬆V20時代盡管通脹壓力有所緩解,但通脹的實際壓力和未來走向相比V10時代更具危險性,這也限製了全球政策寬鬆的可能幅度。此外,V20時代,全球大型金融機構的健康程度、國際貨幣市場的流動性狀況、全球市場的心理穩健程度都明顯優於V10時代,這也相對減弱了大規模貨幣政策寬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其四,全球寬鬆V20時代的博弈結構不同於V10時代。從政策博弈結構看,全球寬鬆V20時代與V10時代最大的區別在於,V20時代全球各經濟體的經濟、金融周期協調性明顯弱於V10時代。2008年9月次貸危機升級為全球性危機之後,全球各國都麵臨同樣的嚴峻挑戰,即流動性枯竭和經濟衰退。但2011年底歐債危機升級之後,全球各經濟體的經濟周期卻明顯錯位,美國經濟狀況強於其他經濟體,全球經濟差異化程度潛在加大,而債務風險和赤字風險在全球各國的分布則更加強弱有別。這種經濟、金融的差異性導致V20時代政策協同的可能性明顯弱於V10時代,這也是全球寬鬆力度可能不及過去的重要原因。
總之,曆史雖然總有表麵上的雷同,但人類從不會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全球寬鬆V20時代和V10時代的不同可能正在於,經濟背景不同、金融環境不同、政策力度不同,進而激勵效果也不同。
相關電影:《一一》(Yi yi)
程實微評:一部安靜的電影,某些人看著覺得冗長,而某些人看著則熱淚盈眶。《一一》是楊德昌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另一部很有名的作品是由少年張震主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我一直以為,《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演繹的是我們長大前的故事,《一一》則講述了我們長大後的故事。長大前,我們單純而又容易衝動;長大後,我們複雜但卻容易放棄。楊德昌用天才的慧眼看透了人間滄桑,才會在一個甲子的年紀就被上帝召回了天堂。人們總是讚美楊德昌為“台灣社會的手術燈”,但我總覺著,楊德昌安靜的電影深深照到的,是人的內心,無論我們身在何方,將向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