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與亞當·斯密:電影與經濟的思想共鳴31(1 / 3)

第四幕美國經濟——變革與前進 歐洲經濟裂痕漸深

《藍紅白之藍》經濟啟示:分裂的歐洲就是羸弱的歐洲,歐洲經濟裂痕漸深,這將動搖其長期發展的核心精神。

2012年,注定是歐洲經濟的危機年,早在5125年前,瑪雅人就在《克奧第特蘭年代記》中預言了文明的毀滅,而336年前,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則在《國富論》中坦言,“歐洲大國共同麵臨的巨額債務,在長期或許將毀掉這些偉大的國家”。雙重詛咒之下,2012年歐洲經濟再現衰退: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歐元區經濟同比收縮09%和08%,歐盟經濟同比收縮07%和05%,技術上的衰退條件業已滿足。

許多市場人士認為,2012年的超預期頹勢恰恰表明,歐洲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雨過天晴之後歐洲經濟有望重拾複蘇。市場對歐洲經濟保持樂觀的原因有兩方麵,一是從變化中看,歐債危機在政策救贖下初露見底端倪,OMT寬鬆貨幣政策業已出台,ESM永久穩定機製正式啟動,三駕馬車在希臘債務減記、西班牙獲援等問題上漸趨妥協,債務危機劇烈惡化的可能性悄然下降;二是從邏輯上看,觸底之後,反彈似乎勢在必行,2012年歐洲經濟的超跌拉低了2013年的同比基數,給2013年的反彈創造了技術條件。

筆者以為,歐洲經濟雨過天晴,更像是一種美麗的願景,卻未必符合當前和未來的實際。看好歐洲的兩方麵原因均值得質疑:一方麵,歐債危機尚難說已經見底,未來希臘違約、意大利大選等不確定事件依舊廣泛存在,即便危機本身不會再深度惡化,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滯後影響還未全然顯現,危機從市場層麵向經濟層麵的影響擴散恰恰將在未來漸次實現。另一方麵,邏輯上市場對歐洲也存在三重誤解,一是觸底之後未必會有反彈,緊隨觸底的可能將是長時間的鑄底和萎靡;二是歐洲表麵上需要在短期和長期間進行選擇,實際上無從選擇,因為短期風險和長期風險均已積累太深;三是歐洲表麵上需要在經濟增長和財政鞏固間有所取舍,實際上有舍難取,增長的頹勢削弱了財政鞏固的物質基礎,鞏固的需要又降低了經濟增長的複蘇助力,很難平衡。

實際上,歐洲經濟真正的危險在於,就是因為現在很糟糕,所以一定程度上讓市場放鬆了對未來更糟糕的警惕;與此同時,市場將太多的目光聚集於歐債危機自身的演化,而多少忽視了歐洲實體經濟的潛在惡化。而從具有國別廣度、時間深度的基本麵數據著手進行分析,歐洲經濟短期和長期均風險林立、險象環生。

首先,從短期因素分析,歐洲經濟表現恐將弱於預期、難以快速擺脫衰退陰霾,原因有六:其一,債務風險依舊居高不下。盡管風險事件層出不窮的高峰已然過去,VIX等反映恐慌情緒的市場指標在2012年末有所下降,但2013年依舊是歐洲的債務危機年,增長的羸弱蠶食了財政鞏固的微弱成果。根據IMF的預測,2013年,歐元區負債率將從2012年的9362%升至9492%,大幅高於危機期間年均的8091%和曆史平均的7093%;歐盟負債率恐將從2012年的8722%升至8876%,大幅高於危機期間年均的7496%和曆史平均的6053%。在邊緣國家繼續滑向深淵的同時,核心國家除了德國以外均風險積聚,2013年,希臘、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負債率恐將升至17073%、9137%、9075%和1238%,隻有德國負債率有望從7887%降至7745%。

其二,經濟增長引擎全麵乏力。在陷入衰退泥沼的同時,歐洲經濟沒有展現出任何引擎亮點,未來複蘇無枝可依。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歐元區家庭消費支出連續四個季度同比負增長,2012年季均增長率僅為-113%,明顯弱於危機期間季均的-011%和曆史平均的139%;歐元區政府消費支出連續兩個季度同比負增長,2012年季均增長率僅為-013%,明顯弱於危機期間季均的115%和曆史平均的163%;歐元區固定資本形成連續三個季度負增長,2012年季均增長率僅為-367%,明顯弱於危機期間季均的-306%和曆史平均的132%;此外,根據IMF的預測,2012年和2013年,歐元區出口增長率為223%和227%,明顯低於2010和2011年的1091%和624%,也低於曆史平均的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