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與亞當·斯密:電影與經濟的思想共鳴30(2 / 2)

更令人遺憾的是,政策搭配本可以實現對這種貪婪的抑製,但經濟學家們卻並未將注意力集中於此,人們談論政策搭配,本質上是為了實現“更加協調、內外均衡的增長”,而不是為了“約束過強的欲望和製衡過強的力量”。前美聯儲主席威廉·麥克切尼·馬丁曾經有言:“政策製定者的工作是在宴會正進行時拿走盛滿酒的酒杯”,然而,實際上政府對此總是意興闌珊,即便具有獨立性的中央銀行對通脹嫉惡如仇,偶爾大彈緊縮反調,但在絕大多數時候、絕大多數地方,財政政策的“GDP崇拜”和“衝動本能”總是難以遏製、顯露無遺。更重要的是,隔離式的政策指派進一步切斷了政策間的相互約束和相互抑製,跛行的政策組合讓“看得見的手”一步步滑向失控的邊緣。

經濟學對均衡的浪漫情懷和對增長的潛在貪婪,直接導致了全球經濟“赤字化”增長的曆史潮流,這一模式的難以為繼則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債務危機的爆發。而歐洲之所以成為債務危機的重災區,過度的福利政策、老朽的人口結構和僵化的稅收政策僅僅是淺因,深層原因則在於,其政策搭配的“跛行”程度尤甚,財政非一體化和貨幣一體化的對立,既給了歐洲各國更大程度透支財政潛力的搭便車激勵,又使得貨幣政策的約束力缺乏必要的微觀基礎,政策組合上的參差不齊給貪婪以更大空間,進而誘使歐洲債務風險從隱性走向顯性,並最終行至崩潰。

數據不會撒謊。1992—2010年間,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的平均值僅為162%,大幅低於同期全球經濟增長率,這種萎靡讓歐洲各國政府的增長需求、赤字傾向更趨強烈,期間歐元區財政赤字的GDP占比均值高達324%,讓約3%赤字上限的約束在十年時間裏形同虛設。甚至在產出缺口大於零,即明顯產能過剩的2006—2008年,歐元區財政狀況依舊表現為入不敷出,表明其赤字傾向已然深入骨髓。

那麼,該如何拯救歐元區?從超主權狀態下財政貨幣政策搭配的角度看,克服經濟學固有的浪漫和潛在的貪婪,根治債務風險,歐元區需要做到三個“掛鉤”:一是內部經濟利益的“掛鉤”,真正從整體層次上推進一體化進程、確保財政貨幣政策的效力統一,需要歐元區內部經濟結構更趨協調,即通過從核心強勢國家向邊緣弱勢國家的資源輸送,改進歐元區內部的經濟秩序和基本麵協同。二是財政貨幣政策的層次“掛鉤”,財政貨幣政策的搭配需要一個同樣等級的政策平台,唯有同步推進財政一體化和貨幣一體化,改變政策跛行結構,歐洲各國的赤字傾向才有望在整體上得以抑製。三是財政貨幣政策的指向“掛鉤”,分割式指派(即將單一政策指派給單一均衡的政策搭配模式)無疑是失敗的,唯有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共同指向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才有望實現相互製約又相互協調的互促格局,才能贏得約束權力過剩的些許希望。

總之,就像電影《蝙蝠俠》裏的一句台詞“更強的力量,對應的不是更大的權力,而是更多的義務”,而經濟學浪漫和貪婪的魅惑很容易讓世人忘記這條明顯有失“利益最大化”教條的箴言。而作為人類貨幣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歐洲統一貨幣區的財政力量由於失去約束而迷失了方向,危機的爆發實際上給了人們一個反思的機會,政策搭配的目標不是為了放大力量,而是為了約束權力,隻有從根本上跳出浪漫和貪婪的內在誘惑,人類才不至於在債務危機的危險之路上愈行愈遠。

相關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

程實微評:更強的力量,對應的不是更大的權力,而是更多的義務。《蝙蝠俠》係列電影向來不乏鐵杆影迷,作為美國最著名的漫畫英雄之一,蝙蝠俠在大多數時間裏都是一個強大的存在,但這部《俠影之謎》卻描繪了另一個曾經弱小的蝙蝠俠。這部蝙蝠俠成長記精彩地詮釋了強大背後的古老秘密:誠實地麵對內心的脆弱、勇敢地戰勝內心的恐懼、堅韌地磨煉內心的意誌、永遠地守護內心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