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與亞當·斯密:電影與經濟的思想共鳴29(2 / 2)

站在歐元區整體、乃至全球經濟的立場,無論短期還是長期,答案A都有其合理性,退出歐元區,是希臘的災難,也是歐元區乃至全球的災難,歐元危機、金融動蕩、秩序混亂和地緣衝突將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承受之重,IMF預測,如果希臘驟然退出,2013—2014年,歐洲經濟可能由此承受35個百分點的增長率損失,而ING經濟學家Mark Cliffe則認為這一損失可能高達12個百分點。雖然“估計無法估計”之損失本身就難以做到精確,但可以確定的是,目前的各種損失估計都可能略顯保守,希臘退出歐元區對應著歐洲貨幣一體化的失敗,打開的是一扇全球以鄰為壑的危險之門,無論如何,這些後果是德法、IMF乃至世界各國都不願看到的,因此對於他們而言,避免局勢失控和挽留希臘是理性的底線,而這,正是我們近日從八國峰會上看到的最新共識。

每一個答案都對應著每一種合情合理的選擇,每一種可能都有可能。這恰恰意味著,希臘,乃至歐洲和全球,正進入最脆弱的一段時期。這種脆弱反映了歐債局勢的三種深層變化:一是經濟問題的政治化,德法的“救助”和希臘的“被救助”已不僅僅對應著經濟資源的再分配,還涉及歐洲民意、政治的變化;二是局部問題的全局化,債務問題的解決、希臘的去留,不僅僅受希臘本身選擇的影響,更是全局選擇的結果;三是博弈結構的複雜化,伴隨著希臘政局的動蕩,以及法國新總統奧朗德上台後對經濟增長與財政鞏固關係的爭議再起,歐債危機的博弈結構已經從“德國主導”轉向“希臘綁架”。希臘已經意識到,長期衰退已然不可避免,過於遵從德國意誌、一味苛刻緊縮既不符合民意,更無明顯收益,通過歐元這一紐帶捆綁德法、促進區內更多實質性的利益轉移也是可行選擇。

伴隨著三重深層變化,希臘、歐洲和全球正迎來最脆弱的一段時期,每一種可能都變得可能。這也許將是不幸的開始,但在我看來,更可能是全球經濟的轉機,值得慶幸的是,希臘意識的覺醒、博弈結構的變化和全球經濟的脆弱已經引起各界關注,無論是默克爾還是德拉吉,乃至其他國家政要,都已顯露出“鬆弛”的一麵,而這,又讓我不自禁地回想起羅伯特·德尼羅的微笑,不再緊繃,也許才是命運悄然轉變的契機。

相關電影:《出租車司機》(Taxi Driver)

程實微評:你不要學羅伯特·德尼羅,裝酷站在巷子口那裏等我。《出租車司機》是一部非常奇怪的電影,它貌似有一個算是喜劇的結局,但不知為什麼,卻藏著一股深入骨髓的痛苦和糾結。據說一個叫欣克利的年輕人,翻來覆去將《出租車司機》看了十幾遍,然後帶上槍走出門,他殺死了裏根。這部電影到底帶著怎樣的魔咒?就我的感覺來說,它就像梵高的畫,看著看著,你就看穿了自己的空洞,看破了紅塵的虛華,看盡了人生的末路。青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通向死亡的必經之路,隻不過有些人,就像《出租車司機》裏的羅伯特·德尼羅,還沒來得及變老,就被徹骨的孤寂刺穿了心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