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2012看未來,美國經濟的變化之五,是實體經濟在失衡糾正過程中的內生動力增強。其實,以上四種變化已經為最後一種、也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結構變化埋下了伏筆。2012年前三季度,美國GDP季均增長2%,個人消費的季均貢獻為126個百分點,明顯高於危機期間的053個百分點,6283%的貢獻率也已接近曆史平均的6589%;投資平均貢獻為058個百分點,接近曆史平均的063個百分點,在房市觸底回暖的支持下,住宅投資季均貢獻031個百分點,高於危機期間的-024和曆史平均的01個百分點;貿易平均貢獻為014個百分點,低於危機期間的028個百分點,但略高於曆史平均水平;政府支出平均貢獻為-002個百分點,明顯低於057個百分點的曆史水平。數據非常清晰地表明,2012年美國經濟的引擎分布正在向消費為主、投資為輔、貿易和政府減弱的方向轉變,這種變化既意味著內外失衡的改善,也意味著美國經濟內生動力的增強以及以“我”為主增長模式的回歸。展望2013年,順著這一變化前進,債務危機背景下全球經濟的積弱不振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將逐漸減小,美國經濟的韌性有望超出市場預期。
總之,從2012年的變化展望未來的前進,盡管財政懸崖的短期危險不言而喻,但美國經濟依舊值得謹慎看好。根據IMF的預測,2013年美國經濟有望實現212%的增長,增長率雖較2012年略有下降,但增長可持續性得以維係,產出缺口有望降至4%以下,通脹率有望下降並居於2%以下,失業率則有望下降至8%左右,政府赤字率有望下降15個百分點,貿易失衡則有望小幅緩解。
有道是,崖前尚有路,複蘇險中行;變化猶未盡,前進勢難停。
相關電影:《羅拉快跑》(Run Lola Run)
程實微評:看一部電影就像玩了三盤《古墓麗影》。《羅拉快跑》是一部比較另類的電影,這電影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遊戲闖關者的三次投幣,他在前兩次闖關失敗中吸取了足夠的經驗,終於靠第三次嚐試打出了“good ending”。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非常有新意的劇本設計,更有趣的是,三段貌似重複的快跑過程,卻充滿了截然不同的意外和驚奇。其實,人生不可能倒帶重來,《羅拉快跑》偏偏就用不停“restart”的實驗精神,向我們暗示了堅持信念、慎重選擇和注意細節的重要性。
第五幕歐日經濟——分裂與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