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幕美國經濟——變革與前進 美國經濟快跑
《羅拉快跑》的經濟啟示:崖前尚有路,複蘇險中行;變化猶未盡,前進勢難停。
帶著末日詛咒,2012年已成為過去。回顧2012年全球經濟,盡管不是衰退年,但依舊是失意年,各類風險的層出不窮超出預期,實體經濟的自由落體令人扼腕。在風聲蕭瑟之中,歐洲經濟一落千丈,日本經濟混亂不堪,“金磚四國”表現黯淡,新興市場回歸平凡,如果說2012年全球經濟尚有亮色,那就是美國經濟的周期性領跑。2012年,美國經濟有望實現217%的經濟增長,較2011年加速03個百分點,是主要國家中實現增長率提振的唯一成員;2012年前三季度,美國季度GDP增長率的均值為2%,大幅高於2008—2012危機期間季均的054%。那麼,2013年乃至更遠的未來會怎樣?美國經濟的周期性領跑是延續還是終結?
最恰當的解答,來自電影《羅拉快跑》開頭的字幕:“After the game is before the game.”遊戲之後恰是新遊戲開始之時,時間是連續的,過去的一切都將變成決定未來的要素。接下來的問題是,過去的一切如此龐雜,究竟什麼才是決定未來的關鍵要素?還是從《羅拉快跑》裏找答案,天才導演提克威用試驗主義的手法向世人展示了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影響不確定性的確定性。羅拉的黑社會男友曼尼弄丟了10萬馬克的黑錢,如果羅拉不能在20分鍾裏搞到10萬馬克救急,曼尼就會被黑社會頭目槍殺,於是羅拉開始奔跑。電影展示了三種20分鍾的演化可能,前兩種情形都是悲劇,要麼羅拉身亡,要麼曼尼丟命,最後一種情形是皆大歡喜。造成三種情形區別的都是一些細小的變化,這些變化看上去像是偶然,實際上卻是過去不同選擇下的必然。
再看美國經濟的未來演化,市場分析也可以總結為兩類情形。悲觀情形下,市場人士認為,風聲鶴唳的財政懸崖問題將成為美國經濟不可承受之重,並可能把美國經濟的溫和複蘇攔腰斬斷。實際上,稅收增加和支出減少可能帶來6000億美元財政助力的驟然消失,如果跛足的美國政府未能在短期達成有效妥協、在長期完成政策改進,財政懸崖既有可能帶來短期衰退風險,也會在長期分攤不容小視的經濟下行拉力。那麼,這種悲觀情形會否兌現,美國經濟複蘇是否會戛然而止?筆者以為不然。
雖然財政懸崖的衝擊隻能部分緩解,影響隻能跨期分攤,本身無法全然回避,但財政懸崖並不是美國經濟的全部。就像《羅拉快跑》裏展示的那樣,時間從不停滯,過去的變化才是決定未來演化的關鍵要素。財政懸崖僅是影響美國經濟未來走向的一個靜態因子,這個因子如此引人關注是因為它迫在眉睫、發力集中,有可能演化為類似於雷曼兄弟破產的黑天鵝事件。在對財政懸崖保有充分警醒的同時,宏觀美國經濟,2012—2013乃至更遠的未來,都可以視作一個連續的時間段,帶著未來的疑問回望2012,周期性領跑隻是表象,“變化”(奧巴馬2008年競選宣傳語)才是深層內涵;而透過2012看未來,2012帶來的一係列變化是易於忽視、卻影響深遠的經濟遺產,變化不僅意味著力量的積蓄,更代表著方向的指引,而2013年美國經濟將沿著這些變化方向繼續“前進”(奧巴馬2012年競選宣傳語)。
透過2012看未來,美國經濟的變化之一,是家庭在去杠杆化後的消費模式回歸。經曆了四年的調整,美國家庭的去杠杆化取得明顯成效,2012年第二季度,美國家庭負債率降至1069%,不僅大幅低於危機期間(2008—2012年,下同)1227%的平均水平,還低於1196%的曆史平均水平(季度數據是1947年以來的平均,月度數據是1995年以來的平均,下同)。與此同時,美國家庭消費更趨擴張性,2012第二季度,美國個人儲蓄占可支配收入比例降至36%,低於危機期間的476%,並接近危機前水平。消費模式的回歸伴隨著透支風險的下降,2012年前三季度,美國信用卡拖欠率均值為293%,明顯低於危機期間的467%,甚至低於曆史平均的446%;美國消費貸款拖欠率均值降至283%,低於危機期間的378%和曆史平均的348%。此外,隨著就業形勢的改善,2012年11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至827,大幅高於危機期間的69,並接近曆史平均的876。展望2013年,順著這一變化前進,美國家庭資產負債表的修複、消費傾向的上升、微觀信用的提振與消費者信心的增強結合在一起,將為消費可持續複蘇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