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與亞當·斯密:電影與經濟的思想共鳴26(1 / 2)

第四幕美國經濟——變革與前進 財政懸崖、QE3s和連鎖反應

《連鎖反應》的經濟啟示:先過財政懸崖的橋,再上經濟複蘇的道,這就是美國經濟的時序選擇。

經濟世界亂象紛呈,沒有邏輯,唯剩殘影。宏觀美國,政治博弈、自然災害、社會事件、企業興衰摻雜在一起,帶來了一個經濟意義上錯綜複雜的歲末年初,財政懸崖風聲鶴唳,颶風桑迪影響深遠,大選衝擊尤有餘波,蘋果股價一跌再跌,QE3s又意外麵世。

2012年12月12日,美聯儲推出QE3s的行動一定程度上出乎了市場預料,也引發了市場的三重疑問。首先,短期內,貨幣與財政並無明顯關聯,如此急不可耐的貨幣政策舉動對於避免財政懸崖而言,豈不是頭痛醫腳?其次,中期內,在前兩輪23萬億美元QE的影響業已沉澱的背景下,成本高昂、恐將美聯儲資產規模推高至4萬億美元的QE3s對於刺激經濟增長而言,豈不是不太劃算?此外,長期內,勢單力孤的貨幣政策對於緩解多元化衝擊隻是杯水車薪,對於長期債務貨幣化的通脹擔憂無疑雪上加霜,而貨幣政策在激情膨脹後的退出更是無從談起。

這些疑問單看都很有道理,整合在一起就顯得有些混亂。雜亂無章、零星點點的事件如何形成統一的邏輯?電影《連鎖反應》為此提供了形象的解釋:任何事件都是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的,事件發生的順序不同,彼此影響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如果說“蝴蝶效應”展示了單一事件可能造成的巨大影響,那麼“連鎖反應”則表明,諸多單一事件的交叉影響是借由時序邏輯相抵消或增強的。

關鍵在於,市場忽視了這種“連鎖反應”,時間是連續的,不同大小的經濟周期則是相互嵌套的,謬誤往往產生於對連續性的破壞。對於經濟而言,短期是中長期的基礎,更是中長期的前提,環環相扣的問題隻有逐一化解才能形成良性互動。市場對於QE3s的三重疑問貌似理性,實際上卻割裂了美國經濟的主線。筆者以為,綜合美國經濟數據、財政懸崖演化和經濟事件影響,美國的政策取向具有清晰的時序邏輯:貨幣政策過度膨脹的風險以及未來退出的路徑是長期問題,短期多慮也是枉然;而QE3s的提前啟動雖無助於財政懸崖的解決,卻有助於懸崖影響的緩解;隻要短期財政懸崖能夠渡過,後續美國經濟在寬鬆貨幣環境下的內生增長可能會超出預期;在中期周期性領跑態勢維係的助力下,美國經濟長期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也將得到保障,而隻要長期相對強勢不改,美國龐大的債務負擔也是可以承受的,貨幣政策的退出也才具有物質基礎。

理解美國經濟的時序邏輯,需要沿著短期、中長期,正視不同時序上可能存在的誤判和誤解。短期來看,市場對財政懸崖可能存在三種誤解,進而對美國雙鬆政策搭配的意圖所向認識不足。第一種誤解在於,市場可能高估了財政懸崖自身的短期衝擊。雖然以增稅和減支為內涵的財政懸崖在全然兌現的前提下能夠對美國經濟造成4個百分點左右的休克式衝擊,但值得強調的是,基本可以確認,美國並不會實實在在地瞬間跌落崖底,兩黨的妥協有如在下落過程中支起一道道屏障,將自由落體的衝擊分解並緩釋。財政懸崖看上去異常危險,很大程度上是美國政治斡旋的習慣所致,在跛行的政治結構下,妥協總是誕生於千鈞一發之際,2010年和2011年的年末財政協議分別是當年12月的17日和23日才獲通過,2012年大選之後、懸崖之前的妥協更不會顯得那麼容易。實際上,對於美國兩黨而言,政見各有側重,根本利益卻是趨同的,雙方都無力承擔導致經濟落崖的罵名,這也是近來妥協跡象初現的原因。美國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博納已提出建議,提高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階層的最高稅率,考慮到過去22年裏,國會裏的共和黨人從沒有投票支持過提高所得稅,博納的讓步意味深遠。盡管最終的過渡性協議尚未達成,但可以想見,這隻是一個必要的時間過程。

第二種誤解在於,市場可能低估了財政懸崖自身的長期影響,以及財政懸崖在複雜尾部風險綜合作用下可能導致的市場錯估風險。筆者以為,市場將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政治博弈上,卻忽視了財政懸崖經濟影響的實質。實際上,政治妥協和過渡性協議可以避免美國瞬間落崖,但卻無法阻止政策影響的漸次顯現。財政懸崖的大部分內容,涉及的是延期問題,延期是暫時的,永久性減稅不可能實現,支出削減也無法一拖再拖。即便在歲末的過渡性妥協之後,美國兩黨於2013年再度協商出台對稅製和財政支出的調整法案,財政懸崖對經濟增長的大部分抑製性影響也隻能被分攤,而難以被大幅消除。

此外,更危險的是,市場將太多目光聚集在了財政懸崖上,而美國經濟歲末年初的負麵衝擊遠不止於此。2012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的表現恐將大幅弱於第三季度的27%,甚至可能跌至1%左右,原因有三。一是災害影響較大,12月初,高盛就將颶風桑迪造成的財產損失預估從300億美元調升至750億美元; 二是再庫存趨勢驟降,2012年10月,美國製造業庫存同比增長僅155%,增幅創39個月新低,考慮到第三季度庫存的增長貢獻高達077個百分點,大幅高於1947年以來曆史平均的009個百分點,第四季度增速大幅放緩的庫存恐將對經濟增長貢獻微弱,甚至可能形成拖累;三是出口引擎表現乏力,2012年10月,美國出口同比增長僅099%,增速不僅遠低於1993年以來7%的月度均速,還創下了2009年11月以來的新低,在全球貿易趨冷、保護主義盛行的背景下,美國四季度出口對增長恐將形成較大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