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與亞當·斯密:電影與經濟的思想共鳴26(2 / 2)

如此背景之下,形勢演化可能出現這樣一種危險情形:財政懸崖的政治斡旋以妥協收場,但2013年初公布的2012年四季度經濟數據卻十分羸弱。這種情形可能會使市場對財政懸崖產生更大的擔憂,並由於妥協未能阻止經濟走弱而喪失信心。2012年11月,密歇根大學和大企業聯合會公布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分別為827和737,分創2007年9月和2008年2月以來新高,如果信心趨強的勢頭被意外扭轉,那麼,美國經濟消費主引擎的恢複恐將減速。

正是由於財政懸崖的影響隻能分攤,不可回避,且可能出現打擊市場信心的危險情形,美聯儲12月的相機抉擇就顯得十分理性。其實,審視美聯儲的最新舉措,最重要的反而不是在400億基礎上每月新增450億資產購買的決定,而是出人意料的Evans規則。這一規則設定了觸發美聯儲加息的經濟門檻,即65%的失業率和25%的通脹率,根據IMF和美聯儲自己的預測數據,2015年中期之前,這兩個門檻都難以達成。此外,作為觸發條件而非啟動條件,即便門檻達成,美聯儲也未必會立刻加息。值得強調的是,市場絕沒有想到Evans規則會在年底前公布,此前的預期是在2013年初,提前公布這一規則,美聯儲通過增強自身透明度,進一步穩固了美國寬鬆貨幣的基調。實際上,這一舉動有“一石二鳥”之效:一方麵,貨幣政策不確定性的下降有助於未來經濟複蘇,財政懸崖長期影響有望得以緩解;另一方麵,伯南克的言行等於將了同為共和黨人的博納一軍,在貨幣當局如此“顧全大局”的刺激下,博納在財政懸崖斡旋中作出更大讓步的壓力陡增。

更進一步,如果深思財政懸崖的內涵、影響和應對,那麼,短期內的第三種誤解可能集中於兩黨政治博弈的經濟性質。表麵上,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的爭議似乎在於,共和黨人更傾向於削減支出,民主黨人更傾向於增稅,特別是對富人增稅,兩者的努力似乎都朝向於財政鞏固。但本質上,兩黨的博弈等同於一種利益交換,民主黨人以對富人增稅上的可能讓步換取共和黨人對維持較大政府支出的妥協,共和黨人則以支出削減上的可能讓步換取民主黨人對更大幅度、更長時間延伸減稅政策的支持。財政懸崖本質上不僅是增長的懸崖,也是天然的財政鞏固機遇,美國兩黨於財政懸崖前的劇烈衝突反而是美國財政政策寬鬆化的一種表現。

出人意料的QE3s和財政懸崖前的利益交換,共同意味著,美國財政貨幣政策搭配的雙鬆基調進一步得以強化,這不僅有利於財政懸崖短期衝擊的緩解,也有利於美國經濟中長期的複蘇。實際上,即便2012—2013歲末年初美國經濟困難重重,但從中長期視角審視,2012年美國經濟不僅呈現出周期性領跑的相對強勢,更顯露出房市觸底反彈、消費模式回歸、內生動力增強和經濟結構優化的有利特征,這些因素在雙鬆政策搭配的保障下,有望衝抵財政懸崖分攤於中長期的拖累,並刺激美國經濟在2013年先抑後揚的節奏變化中,維係周期性領跑的態勢。

順著時序邏輯看美國經濟,短期不樂觀,長期不悲觀,財政懸崖危險尚存,但美國經濟中長期的複蘇底氣猶在、韌性尤強。

相關電影:《連鎖反應》(Bug)

程實微評:精巧的構思,連鎖也能如絲般順滑。《連鎖反應》聽上去和《蝴蝶效應》有點像,實際上它們的風格也很像,隻不過前者更輕鬆一些,後者更痛苦一點。《連鎖反應》用巧妙的手法,將一些毫不相幹的人、並無明顯交集的生活、幾乎相互獨立的事件串到了一起,而它們之所以能串到一起,都隻是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孤立的,這正是人生奇曲、世界很小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