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危機中美國深知自己是誰。自戰後領跑全球以來,美國經濟始終以消費為增長主引擎,以金融深化為創新動力,以“美國夢”所代表的自信為經濟靈魂。次貸危機爆發後,世人對美國經濟的這些核心要素都發出過這般那般的質疑,對此美國一直在調整,但從未根本動搖。因此,即便在危機最困難的時刻,貿易頂替消費,對美國經濟起到了重要的托底作用,美國一係列救助政策的核心依舊沒有放在從消費到出口的“結構轉變”,而是放在了恢複就業並重振消費上;即便世人對美國人寅吃卯糧的消費習慣口誅筆伐,但美國並未真正放棄對透支消費的金融支持和政策鼓勵,美國儲蓄率則從危機前3%左右升至危機中7%再降至2012年35%,為美國消費複蘇提供了助力;即便世人對華爾街的貪婪極度憎恨,美國也從未真正放棄那些“係統性重要”的金融機構,始終給予其充分的流動性支持;即便全世界都在暢言美國經濟的輝煌不再和新興勢力的崛起,美國卻始終沒有真正自視為弱者,這種信心在股市表現中充分顯現,2011年全年,道瓊斯指數上漲553%,而德國DAX、法國CAX、日經225、恒生指數和上證指數則狂瀉了1469%、1695%、1734%、1997%和2168%。
另一方麵,危機中美國又假裝忘記了自己是誰。當世人幸災樂禍地熱議或嘲笑美國經濟的羸弱、美國國債的所謂危機之時,美國欣欣然接受,並順勢延長了其曠日持久的零利率政策,並在全球刺激政策“退出”大潮之中逆流而動,始終維持著較強的經濟刺激力度。事實上,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當局中,美聯儲是唯一沒有進行過加息或其他實質性緊縮舉動的央行,從QE1到QE2、QE3,美聯儲的政策重心始終放在保增長上。而那些自負的央行,由於輕視了金融危機的長期危害、過度強調了2011年的通脹壓力,進而在維係經濟長期平穩增長方麵喪失了先機。而這,正是2012年初美國經濟強勢反彈,在眾多經濟體中一枝獨秀的重要原因。
總之,電影《天魔無縫》和美國經濟的縫合共同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別人眼中的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中的那個你,才是真正的你。也許,比之美國,那些走在經濟起飛快車道,金融危機中大言“脫鉤”、大言“趕超”、大言“拯救歐美”的經濟新貴,更應該捫心自問:我是誰?
相關電影:《天魔無縫》(Suture)
程實微評:別人眼中的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中的那個你,才是真正的你。《天魔無縫》屬於那種非常沒有名氣的電影,但它帶來的思想衝擊遠遠超出了很多高分電影。小的時候,我偶然會思考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是程實?”稍微想一會,我就會陷入一種極度的恐懼之中。長大之後,我幾乎再沒思考過這個問題,直到看過《天魔無縫》。這一次,我沒有恐懼,原來是不是“程實”並不重要,因為它本質上隻是別人用來識別我的符號和標簽。很多人,活在符號裏,所以一旦符號模糊,就會心神大亂,而隻有不被這個符號所束縛,從內心去認知和識別自己,才永遠不會被外在的識別體係所左右,才不會真正弄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