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與亞當·斯密:電影與經濟的思想共鳴23(1 / 2)

第四幕美國經濟——變革與前進 美國經濟的縫合

《天魔無縫》的經濟啟示:美國經濟的強大,正在於源自自省的自信。

對於《天魔無縫》而言,這也許不是最好的美國電影,但依舊令人浮想聯翩;對於2011—2012年而言,這也許不是最好的經濟年代,但同樣發人深省。

經濟世界中充斥著危機的哀嚎、市場的喧囂、切膚的疼痛、動蕩的眩暈和意外的衝擊,感同身受的起伏讓這個年代顯得如此“百年難遇”,但總有一天,這個貌似卓然不群的年代和驚心動魄的經曆都將變成塵封的過去,甚至連我們自己,也將變成曆史。就像1993年上映的《天魔無縫》,9年之後,它就被丟進了光影世界的回收站,以至於在包容萬象的豆瓣網上,都沒有一條關於它的中文評論。那麼,當某一天,鮮活的現在變成黑白的往事,2011—2012年的經濟世界留下的記憶裏,哪一個將最是濃墨重彩?

讓人記憶深刻的,往往不是溫儂軟語的幸福,或是罄竹難書的苦難,而是跌宕起伏的逆轉和柳暗花明的顛覆,暗藏著陰謀、狡詐和隱忍的誘人氣息。而2011—2012年最出人意料的逆轉和顛覆,則是美國經濟的“suture(縫合)”,從千瘡百孔的危機重災區,到精神抖擻的複蘇領頭羊,美國經濟於兩個角色間的無縫連接有如德芙般絲滑,以至於市場很難察覺、或不易相信這種“縫合”已漸成趨勢。事實上,美國經濟的“由弱轉強”已然發生、正在加速、不斷深化、廣泛蔓延。

成見很難轉變,但數據不會撒謊。那個在過去五年中飽受次貸危機和債務危機雙重肆虐的美國經濟,那個一度被認為走下神壇、失去霸權的美國經濟,正上演王者歸來的好戲。在歐洲深陷危機泥沼、新興市場增長失速的當下,美國經濟卻呈現出就業形勢好轉、消費需求走強、金融體係恢複、房市觸底反彈、增長動力提升的強勢特征。這一特征在2012年年初公布的一係列數據中反映無遺:最新消費者信貸增長204億美元,創十年最高增幅;初次申請失業人數和私營就業環增均好於預期,最新失業率降至86%,為2009年3月以來最低;最新營建開支環增12%至8071億美元,創17個月新高;最新二手房簽售增長73%,增幅創19個月新高;最新建築商信心指數漲至21點,創19個月新高;最新ISM製造業指數升至539點,創半年新高;最新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至645點,創8個月新高。

那麼,是什麼力量促成了美國經濟2011—2012年由弱轉強的suture?還是讓我們回到電影,從《天魔無縫》裏尋找光影世界和經濟世界的共鳴。

《天魔無縫》講述的是一個“變臉”的故事:孿生兄弟文森特和克萊長相相似,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裏長大,富裕但凶殘的文森特殺害了他們的父親,卻試圖將不為人知的、貧窮但善良的克萊誘入陷阱,做自己的替罪羔羊。克萊卻沒有在文森特製造的汽車爆炸中身亡,而是短暫失去了記憶。在醫院醒來之後,所有人都將克萊視作文森特,就連克萊一度也相信自己就是文森特,直到一槍擊斃前來暗殺他的文森特,克萊才重拾記憶,但即便如此,他依舊以文森特的身份繼續生活,享受著文森特的財富和愛情。

影片《天魔無縫》的哲學精髓完全濃縮在開場白中:“當人們從夢境中醒來,總是會不由自主地發出疑問,when(現在何時)?where(我在何地)?卻不會質疑who(我是何人),因為從潛意識裏,人們總是默認我就是我。”所以,一旦所有的暗示指向另一個身份的“我”,人們往往也會習慣地接受。

2007—2011年的金融危機就像一場衝擊,衝擊之下,市場對全球各個經濟體的定位都發生了變化,美國經濟一度深陷衰退,失去了往日的輝煌,並將全球經濟同步拖入了負增長的泥沼。帶著危機的怨恨,或是久違的野心,國際社會開始熱議美國經濟的衰敗及其領頭羊地位的喪失。而美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實現2011—2012年由弱轉強的驚天逆轉,恰恰因為,在萬夫所指、輿論看空的危機背景之下,美國做到了一般國家難以做到的自省和隱忍。就像克萊一樣,心知自己是誰,卻假裝不知,樂於接受了其他人所暗示的另一個身份,並從中獲得了豐厚的政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