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與亞當·斯密:電影與經濟的思想共鳴22(1 / 2)

第三幕中國經濟——美麗和追夢 從外秀到內秀的中國轉型

《亂世佳人》的經濟啟示:美麗中國,美在轉型。

最震撼的美麗,不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外秀於形,而是兼容並蓄、處變不驚的內秀於心。人生如是,經濟亦然。用經濟視野尋芳天下,美麗中國就像是電影《亂世佳人》裏的那個郝思嘉,驚豔的外表固然讓人過目難忘,而在歲月、戰爭和磨難的衝刷下,永恒不滅的卻是那堅韌、成熟、包容、真實的人性之美。回首中國經濟,將將走過改革開放的而立之年,就邂逅了哀鴻遍野的危機亂世。亂世有佳人,2008—2011年中國經濟就展現出一枝獨秀的增長之美,但這種增長之美卻在2012年漸顯凋零,與此同時,另一種轉型之美卻已悄然發芽,並有望在未來激情綻放。

回顧過去:外秀時代的結束

回顧2012年,中國經濟運行最引人關注的核心特征是經濟增長率明顯下降,這意味著一個以高速增長為標誌的外秀時代的結束。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預估值為783%,不僅低於2008—2011年期間的964%、921%、1045%和924%,還低於1980—2011年32年間1001%的曆史年均增速。783%,是1999年以來中國經濟的最低增速,實際上,IMF的這一預測水平可能略有高估,如果根據市場人士的預期中值,中國經濟實現不低於、也僅略高於75%的增長,那麼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創1989年以來的新低。

除了經濟增速絕對值明顯下降,外秀時代中國經濟的相對領先優勢也在2012年大幅收窄。根據測算(為便於比較,數據均取自IMF),2012年,中國經濟預估增速較全球經濟預估增速的相對優勢為455個百分點,較新興市場預估增速的相對優勢為255個百分點。而1980—2011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速較全球經濟和新興市場的相對優勢高達665和544個百分點;危機前期的2008—2011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速較全球經濟的相對優勢甚至一度升至683個百分點。相對優勢的明顯收窄,短期來看意味著中國經濟在危機中的獨立增長勢頭漸趨削弱,長期來看則意味著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後的追趕效應也正悄然縮小。

比較兩次危機中的季度數據,中國經濟增速的相對羸弱則更加直觀。2012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為74%,不僅連續第二個季度“破8”,還呈現出連續十個季度增速下降的弱勢。更重要的是,結合情景比較,2009年,次貸危機衝擊下全球經濟衰退06%,中國經濟階段性最低季度增速為661%,而2012年,在全球經濟有望實現328%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74%的階段性低點已經接近2009年的穀底;在宏觀經濟滑向穀底的同時,微觀層次的經濟狀況也同樣嚴峻,2012年第三季度,企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信心指數分別為1228和1165,均為連續第六個季度下滑。

為什麼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的明顯放緩不是一個偶然現象,而是外秀時代結束的標誌?原因有二:其一,增速放緩的常態化符合自然規律,1980—2011年的32年間,全球有統計數據的184個經濟體中,僅有10個實現了7%以上的年均增長,除中國外,其他能夠實現7%年均增長的都是如赤道幾內亞、馬爾代夫和東帝汶的小經濟體,2011年的中國經濟規模是其他9個7%俱樂部成員規模總和的47倍。2012年中國GDP有望達到825萬億美元,繼續位居全球第二,在30年經濟起飛後,龐大的經濟規模本身已經對中國經濟增速形成了自然製約。其二,增速放緩的長期化符合經濟規律,實體經濟的增長總是圍繞著潛在水平上下波動,在人口紅利、體製改革紅利、對外開放紅利、市場建設紅利漸趨縮小,結構性風險與周期性風險共生共存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潛在增長水平的重心也漸趨下行,實際增長率的下降勢必將如影隨形。

展望未來:內秀時代的開啟

展望2013甚至更遠的未來,外秀時代的結束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在亂世中的美麗盡失?答案無疑是否定的。原因一方麵在於,外秀時代的結束既不意味著中國經濟長期強勢的終結,也不意味著短期內硬著陸的出現。數據測算表明,即便經濟增速降至“十二五”規劃設定的7%,中國經濟也完全可以實現十八大中提出的“十年GDP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中長期目標;而在美國經濟保持曆史均速,人民幣兌美元彙率不變的假設前提下,中國經濟隻需再保持7%增速17年就能實現對美國經濟的規模趕超。而2012年10月以來,中國經濟月度指標全麵回暖,也表明中國經濟有望在歲末年初階段完成觸底反彈,實現軟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