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全麵失利,長宗我部元親決心孤注一擲,打算率白地城的6000精銳突擊中路的宇喜多軍。如一擊得手,將極大打擊討伐軍的士氣。元親便可轉而分頭擊破豐臣秀長軍和毛利軍,一戰定下四國的江山。就算以後和豐臣氏言和,元親也能得到德川家康一樣的地位。
可惜,隨宇喜多軍出征的軍師黑田孝高早料到了元親尋求決戰的意圖。黑田孝高深知這是長宗我部軍唯一的勝機,但討伐軍完全不必給元親這個機會!隻要依靠優勢兵力,奪取阿波藩國,那讃歧藩國將不足為慮,長宗我部軍也就敗局已定了。依黑田孝高之計,宇喜多秀家放棄了包圍良久的植田城,轉而東撤,與豐臣秀長主力會師。不久,會師後的豐臣軍攻陷了阿波藩國的重鎮一宮城和岩倉城。元親的如意算盤落空。(長宗我部元親的計策和薩爾滸之戰中**哈赤的戰略如出一轍。隻可惜,楊鎬不是黑田孝高。)
此時長宗我部元親所在的白地城已經陷入被毛利軍和豐臣軍夾擊的危機之中。眼見回天乏術,元親終於答應了重臣穀忠澄的請求,遣其出使豐臣軍中,商談投降事宜。8月6日,長宗我部軍全部放下武器。兩軍休戰。
豐臣秀吉和眾臣商量良久,宣布了對長宗我部氏的處治。伊予,讃歧和阿波三國皆被沒收,元親僅被承認擁有土佐一國。同時,元親的三子津野親忠必須進入大阪城,做豐臣氏的人質。豐臣秀吉並因功將伊予授予小早川隆景,讃歧封給蜂須賀正勝,阿波則由仙石秀久和十河存保分統。四國征伐結束。
這個悲慘的結局其實是不自量力的長宗我部元親自招的。他隻看到了土佐武士的精壯,卻完全忘記了豐臣軍和其各路盟友更加強大。討伐德川家康的時候,西國霸主毛利氏因為路遠未能出戰。但是要爭奪家門口的四國島,早就垂涎欲滴的毛利氏自然是樂於聽豐臣秀吉之命啦。另外,四國島畢竟是一塊海外荒島,遠不及豐臣家的領土富庶。長宗我部軍推行的“一領具足”政策,其實就是因為領內男丁不足,所以又要他們作戰,又要他們耕種。結果造成長宗我部軍雖然單兵作戰勇猛,但集團訓練水平就遠不及豐臣軍的專業士兵。更可憐的是,四國島上的馬匹基本上都腿短身矮,隻適合拿去耕田。由於經濟緊張,長宗我部軍的馬鐙大多都是木製的,所以騎兵衝鋒起來也完全不是豐臣軍高頭大馬的對手。早在戰前,長宗我部元親的重臣穀忠澄就已警告豐臣軍其實兵精良足,武器先進,(大概是還擁有長宗我部軍不太普及的鐵炮部隊,)建議元親接受豐臣秀吉的條件,和平退出伊予和讃歧兩國,還能至少擁有另外兩國。結果穀忠澄被元親一頓臭罵。事實證明了穀忠澄的遠見。如今元親隻能龜縮在土佐一國,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呐?
至此,“秀吉包圍網”中的所有勢力不是滅亡,就是投降,豐臣家的勢力在日本已無人可敵。野心勃勃的豐臣秀吉的目光又投向了更遙遠的九州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