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狹間一戰,織田信長以弱勝強,更殺死了今川家家督今川義元。消息頓時震動全國,各地大名對這小小的尾張織田家另眼相看。隻是各地的大軍閥都各有各忙,暫時還抽不出時間來對付這顆戰國新星。
今川義元死後,今川家勢力急劇衰落。往昔的“盟友”鬆平家見有機可趁,家督鬆平元康率領親信奪回三河藩國的岡崎城,宣布獨立。其實三河本就是鬆平家的發祥地,隻是因為在與織田家和今川家爭雄中失利,不得不投靠了今川義元,名為“盟友”,實為屬國,馬前卒。
早在應仁之亂之前,鬆平元康的曾祖就因鎮壓三河一帶的一揆(即農民起義)有功,被賞賜了三河的部分領地。而元康的祖父就是戰國初期大名鼎鼎的鬆平清康。1523年,年僅13歲的鬆平清康成為鬆平家第四代家督。剛繼位,少年清康就顯示了非凡的指揮才能。14歲時,清康就平定了他叔父鬆平信定的叛亂,重新奪回了岡崎城,把勢力擴大至幾乎整個三河。1529年,清康攻取了東三河今川家的吉田城,周圍土豪勢力紛紛投效,鬆平家統一了三河,勢力可以說是如日中天。相比之下,同時在其他藩國,各種勢力還在互相糾纏爭鬥,混沌不堪。難怪後人說到鬆平清康,都說此人如能活到三十歲,必能統一天下。(也有德川家的史臣拍馬屁的嫌疑。)
1535年,清康侵入尾張國。在天才鬆平清康的戰略下,織田信長的父親,有“尾張之虎”之稱的織田信秀被打壓得抬不起頭來。不久,鬆平清康包圍了尾張的重鎮,織田信秀的居城守山城,日夜攻打。可就眼看勝利在望,鬆平清康居然在出戰的時候被部將刺殺了!(一說誤殺)死時年僅25歲。戰國初期最耀眼的明星隕落了,形式頓時逆轉,鬆平軍沒了首領,慌忙撤退,織田信秀在後麵窮追不舍,趕鴨子似地把鬆平軍一直追到岡崎城下。
麵對強大的“尾張之虎”和紛紛倒戈的各地豪強,鬆平家年幼的家督鬆平廣忠和家臣們不得不投靠了東方駿河國的今川家。當初被鬆平清康趕出三河的今川家卷土重來,與織田信秀大戰於小豆阪。史稱“第一次小豆阪合戰”。在織田家七名武士的奮戰下,今川和鬆平聯軍大敗。(史稱“小豆阪七本槍”)(後來的許多戰役裏也湧現了許多“七本槍”。原來日本人相信把七個武士放一塊兒是勝利的保證。怪不得黑澤明拍電影不拍“六武士”“八武士”,偏偏拍“七武士”,原來是有這個文化背景。)
1547年,織田信秀再次兵發岡崎。鬆平家求救於今川家。今川家家督今川義元要求鬆平廣忠把兒子鬆平竹千代送到駿河來做人質。鬆平廣忠不得已,隻得請一個地方豪強把年僅6歲的竹千代送去今川家。誰知走到半路,這個豪強生了異心,改個道,把竹千代送到了織田信秀手裏。(真是禍不單行。鬆平廣忠無能,找保鏢也找不到個可靠的。)今川義元受了這個羞辱,大怒,出兵與織田家再戰於小豆阪,史稱“第二次小豆阪合戰”。這一次織田信秀好運到頭了。當織田軍和今川軍殺得難解難分的時候,今川軍軍師太原雪齋和尚的伏兵突然殺出,織田軍崩潰,敗逃回西三河的安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