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李大帥搭台2(2 / 2)

郭隗講完上麵的故事,又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裏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會來投奔你。”燕昭王認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厚的俸祿。並讓他修築了“黃金台”,作為招納天下賢士人才的地方。消息傳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幹的名人賢士紛紛前來,表示願意幫助燕昭王治理國家。經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於強盛起來,終於打敗了齊國,奪回了被占領的土地。

李默涵是知道千金買骨這個典故的,便問道:“王先生謙虛自比郭隗,那麼誰又是樂毅、鄒衍、劇辛呢?”

王士驊答道:“現任徐海道尹的蕭縣段慶熙可以算一個。”

段氏家族是蕭縣的首富之家。段家在蕭城有南北兩個公館、東西兩個當鋪。在城外有占地六七百畝的花園,城西老虎山北麓,還有專門供其家人夏季避暑的紅峪山莊。在縣城的東南方,段家的土地阡陌縱橫、一望無際。光是段家雇傭的農工聚居形成的寄莊子,就有大莊、二莊、施莊、劉莊、邵莊、郝店等18個之多。另外,在徐州、南京、濟南、武漢、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還有多處公館、洋房、花園。是名副其實的鍾鳴鼎食之家。祖父段廣瀛是鹹豐三年(1853年)進士,翰林院編修。也是鹹豐年間徐州八縣唯一的進士,卒於河南糧儲鹽法道任上。父親段書雲是光緒十一年(1885年)拔貢,曆任刑部司官、貴州司司長、軍機章京、直隸清河道、廣東高雷陽道、署廣東提學使、津浦鐵路南段總辦。民國後曾任湖北巡按使。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往往新一任軍閥一上台,就會清理前任軍閥的班底,對於要害部門主政的人都換上自己的親信。讓後從廳長直至縣長都會替換,所以各縣縣長往往是隨軍閥的更替而更換的。官僚政客深諳其裏,頗也知趣,在自己的主子倒台調任之後,往往是一部分追隨主子遷往他處;一部分自動請辭,即便勉強留下來的也是戰戰兢兢小心的伺候新主子,這部分人往往不是老主子的親信,或者是些技術性較強不好接任的部門,關鍵是其部門油水少無關緊要。

話說段慶熙被大總統黎元洪任命為江蘇徐海道尹還是4月份的事情,6月份張勳複辟,7月份張勳敗逃,到了8月份張文生被李默涵趕走,城頭變幻大王旗之快,讓人頗有些目不暇接。

段慶熙也是官場老人,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不急不慢地整理公文,等著隨時回蕭縣老家賦閑。很快,他得知李默涵也是蕭縣人,而且居然不光留用,還重用了張勳留下的萬彝存、李玉庭二人,這讓他心裏又重新燃起了一絲希望,他甚至想到了劉邦封雍齒的典故。果然,沒幾天,鎮守使公署就派馬車專門來接段慶熙到公署議事。

段慶熙初一見到李默涵時十分意外,他本以為李默涵也是一個武夫,但是李默涵不光年紀輕,而且舉手投足間更是一番儒將的風采,這讓段慶熙憑空多他多了幾分好感。接著李默涵張口閉口地稱呼段慶熙為先生,自己卻自稱學生,這讓段慶熙這個傳統型的知識分子官僚頗為受用。

李默涵與段慶熙一番寒暄之後,便開始拿自己的三道政令來請教段慶熙。段慶熙自己看過之後,便說道:“鎮守使大人的三道政令都是輕賦稅、薄徭役、振興工商事業的德政,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我以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