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江南事,如何治(2 / 2)

不過,這事還不算完,官吏私瞞旨意和鄉民械鬥的事,死傷百餘的大場麵,總得有人來扛罪,官吏這邊好說,把當時瞞旨的揪出來治罪既可。鄉民們那邊,因此地民風彪悍,宗族鄉鄰之間對外擰成一股繩,讓人很是覺得沒法咬得動。

“這事,本就難說得清,鄉民在對外上,總是能捏成一團。要揪出幾個人來扛事隻怕不成,他們在鬧事前恐就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所以很難拿得住他們的把柄。加上我們又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更不能使強硬的手段。”

顧凜川聽著河道衙門的官員來跟他哭訴事情難辦,隻哼笑一聲,道:“什麼事都辦不好,要你們何用,不如讓我上個折子,叫陛下放你們回家種地,省得到時候事辦不好,因過受罪。”

河道衙門官員:算了,為了不回家吃老米,還是努力當差吧。

這件事,倒是漸漸平息下去,隻不過這像個警鍾似的,讓顧凜川意識到,如果當地鄉民遇事就持械聚眾鬧事的風氣一直這麼延續下去,隻怕他來江南完全不是來當土皇帝的,而是來當土財主們家奴隸的。要說什麼東西最能改變風氣,無疑是詩書蘊養,禮樂教化,所以鼇州從沒鬧過民變的事,哪怕土匪在他夢境裏那麼厲害,卻在他去鎮壓時並沒有太大反彈,如果不是他後來因為一件事殺人太多,鼇州的事都不至於鬧得那麼大。

有句話說得好嘛,文人造反,十年不成。

給這些野馬嘴上上個籠頭,讓他們別成天一遇事就打打殺殺,這也是為大夏朝天下著想,多半時候顛覆政權的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鄉民。若能以詩書禮樂薰陶,慢慢教化,日後想必就算鬧起來,也不會死傷這麼慘重。

唔……言言說的,越有知越有懼,越無知越無畏。人有所知,正是從識文斷字之後開始的,所以,想淳化民風,教化地方,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廣開書院,讓所有人都能有書讀。而且,有書讀以後可玩的就多了,詩會畫會酒會茶會棋會琴會,種種折騰下來,誰還有工夫打打殺殺去。

如此幾代下來,人們遇上事就不會想著打打殺殺了,不過這行徑也不是沒壞處,一旦民風偏軟可能導致整個國家都偏軟。所以,顧凜川決定,好好想想怎麼讓人保持氣節血性的同時,又讓世人曉得應遵守律法。

顧凜川想到大年三十都還沒個頭緒,初一早晨頂著個黑眼圈跟沈端言說:“言言啊,這不容易。”

沈端言:請問一下,你在說什麼?

“淳化民風,又不使民風過於懦軟。”

“嗬嗬,這麼難的問題,你還是自己考慮吧,我可不敢隨便給出主意,這可不止是百年大計。”像沈端言這樣的專業,分析個十年的大方向就算到頂,還得有許多數據和資料來支持,而且這還隻是經濟一方麵。政治可是比什麼都更深奧的課題,而且還什麼數據都不給她,她能有主意才怪。

“你不是一直挺有主意的。”

沈端言隻能:“嗬嗬嗬。”

“要我什麼都能成,用你幹嘛。”

咦,這句話還挺耳熟的,怎麼好像他最近說過?尤其是用你幹嘛這句,更加耳熟,好像……是他這麼訓斥過別人來著。

知道沈端言不會給他出主意,顧凜川隻能繼續細細思量,江南這富庶之地,魚米之鄉,實在是讓新上任的顧道台有些難以下手,不知該如何整治。

不過,方法總是人想出來的嘛,總會有辦法的。

顧凜川不急,他在江南,少則兩任,多則可能三五任,他總能找到適合江南西道的施政綱要。之所以這麼上心,因為他打算在江南終老,放幾十畝魚塘,順便逗逗外孫外孫女、孫子孫女,這兩件事完全可以兩不誤嘛。

#爹,我和阿初都還很幼齒#

#我爹是個精分#

#一邊不希望我嫁,一邊又想著外孫外孫女什麼的#

#其實有時候,我媽還是很靠譜的,不信看上麵#

—————————————————————

有一段沒複製上,然後我回頭去複製,就複製錯了……捂臉,大家要原諒愚蠢的作者。也怪我最近偏要大半夜更新,腦子裏全是一索坨坨的……唔,改了以後老刷不出來,不放心又多改幾遍,反正不費事,於是這是一段湊字數的廢話。

因為V章有規定,不能少許從前的字數,隻能加段廢話了,當然,它是不計費的,請叫我業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