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萇、支雄等三十多員將軍,早就對老天爺憋了一肚子鳥氣,打算逆天了,向領導建議說,趁紀瞻的大軍尚未完全集中到位,防務不是無懈可擊。他們各領步兵三百人,乘船分三十多路夜襲壽州城,一鼓作氣登上壽,吃他們現成的大米飯,睡他們的老婆。吃飽喝足還有女人,軍隊的士氣自然上去了,然後分兵四出,攻破丹陽,解放江南人民,活捉司馬家小兒輩。石勒聽了笑著說:這是勇將之計!當浮一大白。心中暗歎,完美的烏托邦!這是建立在你們能餓著肚子在風雨中行船,而晉軍集體睡覺的基礎上,說穿了,這就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但不管如何,這麼大的雨還沒有澆滅士氣,勇氣可嘉,因此各賜予鞍轡齊全的戰馬一匹。
由此可見,做小弟的,一定要鼓足勇氣,決不能比大哥泄氣早,哪怕牛吹破了天都沒關係,領導就得意這樣的。
諸位將軍都是一勇之夫,打仗砍人還行,指望他們拿出好主意,還不如拎著棒子在大樹下等著兔子撞上來。石勒失去了繼續問下去的興趣,然後對張賓說:你看計將如何?
當初製定南進政策時,張賓就明確反對,認為這是弱智的決定,鬧不好會輸掉褲子。走到這一步天地,完全是老板石勒被江南的富裕晃瞎了眼睛,固執己見,一定要到建康一遊,才有了今天的尷尬局麵,因此,問計於張賓,實在是不好意思。
張賓搖著芭蕉扇在一旁看著將軍們答辯,覺得很有意思。雨大發chao,估計是腦袋裏水不少,什麼虎啦吧唧的主意都能想出來,真難為了這幫大老粗。看到領導折節詢問,於是正襟危坐,道出了自己的看法。他首先分析了不能投降的道理,殺了人家的兄弟,還指望人家收留,這不是弱智嘛!毫不客氣的批評進軍長江流域的錯誤,是戰略xing的盲目,更可氣的是,這樣的事竟然幹了兩次,真是吃過一百個豆,還不知豆腥。建議石勒立刻撤軍,因為饑餓的漢軍一天也等不得了。如果漢軍撤離長江流域,東晉不會追擊,因為司馬睿根本沒有北伐中原的打算,漢軍離開,正是司馬睿的願望。這一點不用論證,從他的領兵大將是誰,就可以看出端倪。漢軍撤離長江流域,一定要改變流寇作風,學會當地主,開辟一個穩固的根據地,而這個根據地非河北莫屬,中心地帶就是鄴城。根據就是偉大的曹孟德不是傻瓜,鄴城處於戰略的中心地帶:“鄴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陽,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勢,宜北徙據之。伐叛懷服,河朔既定,莫有處將軍之右者。”
石勒當然想盡快撤軍,離開這個鬼地方,因為江南雖好,並非久留之地,何況,司馬睿拎著大棒堵著門不讓自己搶劫,這一場大雨讓自己的舌頭都發chao了。他擔心的就是自己率軍撤退,琅琊王司馬睿的大軍尾隨攻擊,如果是這樣,餓著肚子的軍隊不可能擋住連續的進攻,自己的買賣就離散夥不遠了。張賓的分析讓他放心了,雖然他不完全相信司馬睿的部隊會眼睜睜的放自己離開,但張賓的每次獻策都應驗,預報的準確率極高,沒有任何偏差,這一次隻能死馬當作活馬醫。
計議已定,石勒宣布撤軍,為了保證大部隊的順利撤離,命令侄兒石虎率領五千人馬側擊晉軍,吸引晉軍的目光,然後率領大軍整隊向後轉,向北方撤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