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文種之計(1 / 1)

酒宴結束後,夫差令人通知太宰大夫文種來王宮議事。文種看到吳王夫差深夜相召,必有要事。於是不敢怠慢,連忙穿上朝服,坐上馬車,往王宮趕來。

文種來到王宮後,看到夫差已在等待,於是趕忙向夫差告了個罪說道:“不知君上深夜相召,有何要事?”夫差聞言說道:“不知太宰聽沒聽說過楚王接回太子建的長子熊勝回去的事。”文種說道:“臣已聽說此事,難道君上叫臣來就是為了此事?”夫差說道:“就是為了此事,熊勝此人在伍府這幾年刻苦磨練加上伍相國的栽培,已經非常有才能。伍相國已告知寡人,寡人想熊勝遭遇極慘,必會矢誌複仇,必不會甘居人下,久之必發生叛亂。現在吳楚兩國劍拔弩張,寡人想能不能利用此事讓楚國發生內亂。太宰智計百出,能不能為寡人想出個妙計來?”文種一聽夫差這話,陷入了沉思,夫差靜靜等待。大約一炷香過去了,文種的眼中漸漸變得明亮起來,對夫差說道隻需如此如此,夫差一聽大喜過望,讚道:“太宰真是寡人的肱骨之臣。就按太宰之意辦。”

楚國使者接回熊勝後,楚惠王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把熊勝安置在了離郢都較遠的潁河邊的慎邑,任命熊勝為巢邑大夫,並禁止熊勝在未經楚惠王同意的情況下進入郢都。熊勝聽到楚王如此安排雖心中不滿但無可奈何,也就在慎邑安頓了下來。但熊勝畢竟心懷異誌,怎能安分守己。在自己得力助手石乞的幫助下一直暗地裏招兵買馬。不過千金易求,一將難得。熊勝常感覺到自己手下有才能的將領很少,常常為此煩惱。石乞看出熊勝的煩憂,於是對熊勝說道:“我聽說在市場上有一個名叫熊宜僚的殺豬人,非常厲害,可敵五百人,主公何不招攬他?”熊勝一聽還有如此勇士,於是和石乞趕到了市場,看到了正在殺豬的熊宜僚。熊勝仔細打量熊宜僚,發現熊宜僚身長九尺,燕頷豹頭,虎背熊腰,給人擇人而噬的野獸感覺,不禁讚道:“真是一員勇將!”於是上前對熊宜僚說道:“我是巢邑大夫,跟著我你會成為楚國的大司馬。”熊宜僚淡淡說道:“我殺豬很快樂,不想當什麼大司馬。”熊勝大怒,抽出寶劍放在熊宜僚脖子上說道:“不幹,就殺了你!”寶劍發出陣陣寒氣,熊宜僚沒有說話隻是用眼斜視著熊勝。就這樣,熊勝和熊宜僚對視著。最終熊勝看到事不可為,就抽回了寶劍,放了熊宜僚。為沒能招攬熊宜僚而深感惋惜。

一日,熊勝閑來無事,和石乞在街上閑逛。忽見街上來了一個落魄文士,隻見這人身穿粗布葛服,腳踩木屐,腰掛長劍,看年紀大約四十歲,身形挺拔筆直,額頭高廣平闊,兩眼炯炯有神,說不出來的俊秀儒雅,讓人一見,心生好感。當熊勝與此人擦肩而過的時候,突然聽到此人唱道:“山穀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熊勝一聽心中一動,暗想:難道此人為我而來。於是連忙轉身追上此人說道:“先生停步,先生適才所唱之歌是何意,難道是為我而來?”落魄文士說道:“我名叫文煥章,正為公子而來。我聽說公子胸懷大誌又任賢選能,所以才自存公子,不知公子是否接納我?”熊勝一聽不由大喜,說道:“求之不得。”於是熊勝三人回到府中,熊勝與文煥章深夜抵足長談,二人越談越投機,熊勝問道:“勝矢誌複仇但不知如何去做,不知先生有何教我?”文煥章說道:“公子乃楚平王嫡長孫,太子建長子,是最有資格坐這楚王位的。公子現在力量弱小,想要複仇,難入登天,隻有登上楚王位,才有機會複仇。”熊勝聞言說道:“先生所言是也,但我怎麼才能登上楚王位呢?”文煥章說道:“此事說難也難,說易也易。”熊勝聞言大喜,忙道:“還望先生教我!”文煥章說道:“楚國令尹子西大人對公子極厚,期望極深,如果公子在外麵立下大功,然後再以奉獻戰利品為名帶兵入郢都,子西大人勢必會同意,楚王也不好反對。到那時就是公子行動之時,隻要把握時機,楚王位勢必屬於公子。”熊勝一聽不由熱血沸騰,對文煥章說道:“我得先生,如魚得水。待將來功成之時,就是先生成為我楚國令尹之時。”此刻熊勝把文煥章倚為心腹。文煥章趕忙跪謝,並拜熊勝為主公。

熊勝安排文煥章住在了一間豪華的房間內,一番交談後,熊勝就離開了。看著熊勝離開,文煥章臉上的笑意漸漸變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冷笑。原來這位文煥章就是吳國太宰文種,文種在與夫差商議後定下此計,讓自己成為熊勝的心腹謀士,引誘熊勝與楚王內訌,讓吳國有機可乘。由於熊勝在吳國是深居簡出,很少看到文種,即使看到也是隔得遠遠地,看不清楚。所以熊勝認不出來文種,以為真是來幫助自己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