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6章 背水一戰(1 / 3)

楊部長是將近12點才回到家。估計外麵的雨下大了,他的軍帽和上衣已經濕了。看到劉宏偉和張主任,很吃驚的樣子。估計他沒有想到有這麼執著和膽大的兵,這麼晚了還坐在家裏等他。

夫人接過楊部長遞過來的帽子衣服,然後悄悄的說,這是文化部的張主任。那個是鐵軍的戰士小劉。他們等你半天了。夫人的話很溫柔,好似再給部長一種暗示。部長笑著和張主任握手。劉宏偉也熱情的上前,給部長敬禮握手。他第一次看到部長,個頭高,圓臉。比較突出的是他的頭頂光光的,隻有一綹手指粗的頭發蓋在上麵。楊部長一定很智慧。他心裏當時就是這麼斷定的。

“楊部長,不好意思啊,這麼晚了還在家裏等你,實在抱歉。”張主任抱拳致歉。

“沒有關係。你們是不是因為上新聞班的事兒?”楊部長真的很聰明,一句話就到了關鍵點上。

“是的,是的。確實是為小劉上學的事兒。是這樣的楊部長,這個小劉是我原來所在的部隊的,今年參加了軍區新聞班的考試。他在部隊一直等通知,始終沒有消息,今天才來軍區看看。他去有關處室問了一下情況,有人和他說他考的分數不高,刊稿也不多,沒有被錄取。小劉就去了招生辦查了分數,成績不錯,考了近300分,在參加新聞班考試的報道員中還是不錯的成績,刊稿也有30多篇,稿子質量也不錯。我剛才和大姐說哪,這個小夥子素質不錯,今年上不了軍校也該退伍了。他是河南蘭封縣人,農民子弟,不認識一個領導,就找到了我。我也是在軍區臨時借調的人員,誰也不認識。我就想到了你,因為我讀過你的很多雜文大作,文風犀利,味重意足,給人暢快淋漓的感覺,好文章,好文章。也很敬佩你的為人處事,就找來了。實在不好意思。”

楊部長道:“哪裏,哪裏。你的大作我也拜讀過,不虧是軍旅作家,很有兵味。這個兵的名字我知道,但是,這次考試的成績如何卻不知道。你說是考了近300分,有30多篇稿子,在參加考試的戰士中的成績應該是相當不錯的,名字怎麼沒有上來,我明天回部裏問一下情況。”

張主任是何等的聰明,馬上就給部長點到關鍵處:“ 部長,我聽部裏一些了解情況的同誌講,這次新聞班是宣傳部為基層部隊辦的一件實事,也是辦了一件好事兒,從軍區機關到集團軍師旅團領導,都為你們想部隊所想,急部隊所急而稱道。說你們宣傳部想的周到,看的遠,實實在在為部隊解決了一個想辦而一直辦不成的難題。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事兒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又是你們的一個難題。這麼多部隊,這麼多關係,都想培養一些人才為自己所用,手心手背都是肉,指標給誰不給誰,都是讓人很難為情的事兒。現在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各集團軍以及師旅團對新聞報道工作的重視程度不一樣,取得的成就差別也就很大,培養的人才區別明顯。

我們集團軍的幾個師旅部隊的新聞報道工作,那個部隊也比不上,這是部隊多年保持下來的好傳統,好作風。師有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我們統計一下,到目前為止,我們師的政工領導,從師政委、主任到各團政委主任,還有政治部一個科長股長的幹部,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當過報道員,都是當報道員成績突出提幹後才當的領導。我自己也是這樣的一個進步成長過程。我們師每個單位連有報道員,營團有報道組,都是專職的。組長都是師旅團主官。多少年一直保持著這些做法,也就培養了大量人才。

我們師任何一個團的報道員拉出來當宣傳幹部都合格。就像小劉這樣的到那個團當個新聞幹事,幹的絕對不會錯。可惜的是近幾年不讓從士兵直接提幹了,也就耽誤了。人才多幹工作有好處,分蛋糕可有麻煩。這次考學,我們師有4名戰士報考,從考的成績,刊稿數量質量都是很不錯,和其他部隊的報道員比絕對是優秀。可是,如果軍區搞平衡的話,我們師就會吃虧,不可能把四個指標都給我們。如果不搞平衡的話,我們師的幾名戰士都去上學了,對其他部隊也不公平。這真是一個難題,我們理解你,部長。”

部長夫人在一邊說道:“小劉是河南蘭封縣的,和你那位軍報的朋友是老鄉。窮地方來的孩子,又是老實巴交的人,複員回家太可惜了。你們應該照顧一下這些戰士,別傷了他們的心。”

楊部長笑而不語。他看劉宏偉了一眼,說道:“他老實還能跑到家裏找我,把你的工作都做通了。不過, 你們說的這個情況很重要,我們知道了基層部隊的真實情況,這對我們的錄取工作很有幫助。要相信我們宣傳部,隻要是人才,我們都會給你條出路,不會埋沒你耽誤你的前途。”

楊部長的夫人笑一笑:“人家不是等不到消息了,才過來的。他要是拿到通知書,才不會費這麼大的勁跑到家裏來哪,你說是吧小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