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關係戶畢竟還是少數,最主要的生源是基層部隊,最需要解決的平衡還是基層師團。這次招生人數是按照總部規定下發的指標數額招收,招收新聞培訓的士兵人數在50人左右,軍區宣傳部是沒有權利隨意增加或減少。按照軍區的通知要求,全區部隊團以上單位都有人報名參加考試,全區符合資格參加考試的士兵有三百多人,最終隻能有五分之一的人進去。軍區宣傳部起初的計劃是照顧到每一個師級單位,雖然達不到每個團都有,至少把握平衡每個師要有一個上學的指標。
宣傳部第一次確定的錄取名單,就是按照這個平衡標準招收的。當然,這個名單裏沒有我的名字,因為,劉宏偉是屬於被平衡掉的第一批人。
盡管他當時對自己未能入圍很是生氣,大罵宣傳部一些領導腐敗頭頂違法亂紀,亂拉關係暗箱操作等等,不是看到門口衛兵都比自己個子高大威猛,就要站在軍區大門口大罵幾聲,甚至準備好了要當現代楊三姐,和這些貪官汙吏一起過堂受審,讓他們一個個都受到丟官撤職的處理。但是,今天看起來,人家宣傳部所做完全是按照規定進行經常性處理,當時那種情況,不要說宣傳部,就是我自己做主招生,也把我作為第一批平衡掉的人。
別看這些報道員們都是兵,可別小看了他們,他們在部隊神通廣大的人物,其辦事能力比那些幹部還要強。這些兵們都讀過《紅樓們》、《三國演義》、《菜根譚》文學名著,對那些馭人之術略知一二,也讀過《史記》《戰國策》曆史傳記,粗通權謀之計。他們寫的稿件大部分都是反映部隊先進工作經驗和典型人物事跡,都是往領導臉上貼金的討人喜歡的活兒,深得那些團長政委參謀長等部隊主管們的喜愛,對這些兵們也就高看一眼。平時,這些兵們有事兒沒事兒常往這些主管們的辦公室裏鑽,送一些在外麵劃拉的野兔燒雞豬頭豬大腸之類的食品,和這些大光棍們先是海吃海喝,後是勾肩搭背,酒喝完了就成了難兄難弟。平時再給他們拍些工作照、紀念照、藝術照刊登在報紙雜誌上,或者把特意放大製作的藝術照片放到鏡框裏,掛在領導辦公室裏,和領導們的感情更是不一般,有什麼事情找領導辦,像出差報個發票買個 相機等別人不好辦的事兒,他們去擱住的時候兒不多。
這些兵們最拿手的還是和報社編輯記者關係。這些兵們第一次到報社送稿子,就像香客第一次到廟裏進香,心裏像揣個兔子一樣按耐不住怦怦亂跳,也似一個剛進門的新媳婦一樣低眉順眼誠惶誠恐走進報社大樓,麵對那些陌生的高矮胖瘦不一的男女編輯,緊張的渾身顫抖,激動的連句囫圇話都說不好了,從自己斜跨的綠色軍用挎包裏掏出自己的稿子,恭恭敬敬的遞給編輯:“老師,我寫的稿子,您看看行不行?”
結果是可以預料到的。碰到一些脾氣性格比較好的編輯,他會接過稿子,一目十行象征性的看一遍,然後客氣的和你說一句:“稿子還可以,你先放這兒吧,我明天仔細看看能不能給你用一點。”
碰到脾氣不好的編輯,一把拽過你比遞過來的稿子,看都不看一眼:“放這兒吧。”還有一些人更是牛氣衝天,用鄙夷不屑的眼光看你一下,就下了逐客令:“快走,快走,別耽誤我幹活兒。”明明他在聊天下棋,看到你來了,故意顯得工作很忙似的,這樣的編輯很會裝逼。
當然更多的是人品好有才氣的好編輯,如果你第一次就遇到這樣的編輯,你像今天第一次買彩票就中大獎,第一次相對像就遇到了你的老婆一樣的幸運,你的事業就會少很多麻煩和挫折,很快走上正路。《戰友報》一個叫劉永國的編輯就是一個。劉編輯是湖北人,北京大學畢業,很有才氣,最主要的是人脾氣性格格外的好。無論是新報道員老新聞幹事,或者宣傳處長都一樣的熱情接待。
劉宏偉第一次去《戰友報》送稿就遇到了劉編輯,人家哪個客氣讓他幾十年過去都銘刻在心不能忘記。那次送稿,盡管寫的稿子不行,劉編輯最後還是給改成一條72個字的簡訊發了出來,後來劉宏偉上新聞班,和同學們聊天的時候,大家對這位劉編輯印象都是一致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