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首先說明一下河北的各方諸侯有哪些;主要有四個,冀州牧韓馥、渤海太守袁紹、幽州牧劉虞、幽州刺史公孫瓚。目前的情況是幽州兩方已經處在了交戰的關鍵時刻,雙方已有多次野戰,但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乃是出名的強悍,他與草原異族的交戰中都是勝多負少,麵對劉虞麾下的留守軍隊,戰力相差明顯,幾乎是一麵倒;但是,公孫瓚此人比較殘暴,經常劫掠地方,致使後方混亂,牽製了公孫瓚的發揮,總是不能一舉定勝負,致使劉虞還保有相當的實力可以繼續周旋。”
聽到這裏,“吾聽說,劉虞善內政,對否?”
“主公所言甚是。”
“而公孫瓚卻善戰,哈哈,相當有意思,哈哈!”
眾人不知所謂,莫名其妙,最後還是溫恢出來提醒,“主公,為何發笑。”
我畢竟是現代人,哪怕隻是個廢柴的大學生,但是眼界總是寬些,雖然隻懂些後世的一些內政軍事的皮毛,而且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可以照搬一些相似的情況來對比,從而得出了深刻的道理。
於是我站起來,走到大家麵前,先看著眾人,說,“汝等就沒有想到什麼嗎?”
眾人還是疑惑,於是繼續說,“善政與善戰就像兩個拳頭,隻是單方麵的強大是不能完全戰勝對方的,幽州的戰事就是明證;諸位可明白。”
“原來如此。”
“哎,說的對啊。”
“相當有道理。”
這是一個不錯的教育手下的機會,於是誘導道,“如果各位代表其中一方,如何才能戰勝對手呢?大家先思考一下,再發表各自的言論。如何。就小半刻時間吧。”
古代時間單位是時辰,相當於兩個小時,而所謂一刻是四分之一時辰,那麼就是相當於半個小時,再小的話大約二十分鍾吧,一般的討論是差不多夠了。
於是下麵炒作一團,沒有辦法,我隻有出麵,“不如汝等聽吾安排,文士代表劉虞,而武將代表公孫瓚,涇渭分明。大家繼續。”
時間很快過完了,首先由武將代表張遼發話,“我方認為,此戰可以采取幾個方略,第一,一擊製勝,我方直接占領彼方治所,控製了敵中樞,敵必然混亂,則我方可以各個擊破,達到完勝對手;第二,擊敗敵主力,我方擊敗敵主力後轉為防禦,先治理地方,穩定後,再逐步蠶食敵方;第三,是第二的後半部不相同,而是采用困敵之策,困住敵治所,然後擊敗敵援軍,敵必然士氣低落而投降。此為我方觀點。”
我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示意文士方麵發言。
文士方麵都是內政人才,戰略才能不強,但是正好有一個全才,那就是荀攸。當然倆個軍師是不被參與的。
荀攸站出來,“我方所能采取的戰略不多,畢竟軍力相差太大,直接麵對幾乎是必敗之局,但是實際戰局中公孫瓚比較殘暴,做出了劫掠地方這個漏洞,我方正好可以利用,通過在各地宣傳敵殘暴的本質,激起全民的抵抗,然後派出數股千人軍隊,在敵後方破壞,從而達到斷其糧草的目的;而本方城池采取堅壁清野,不予敵任何所得,敵必然由於疲憊而退軍。如此可保不敗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