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文士都有了任命。
而武將,就相對簡單一些,目前武將數量較多,比起其他諸侯,已經是相當豐富,而且連文武雙全的可以鎮守方麵的帥才亦有幾位。那是相當滿意。
主要分幾類,總數三十七人,已經可以組建數個方麵軍團啦。
第一類,並州本地將領,已有十三人;分別為高順,張遼,魏續,曹性,侯成,宋憲,成廉,郝萌,趙庶,李鄒,徐晃,張楊,胡車兒。
第二類,黃巾將領,有十二人:卞喜、周倉、廖化、裴元紹、張燕、孫輕、王當、杜長、楊奉、韓暹、胡才、李樂。
第三類,西涼投降將領,有三人;華雄、徐榮、李蒙。
第四類,其他招募將領,共九人:典韋、太史慈、甘寧、趙雲、許諸、李嚴、陳到、魏延、毋丘毅。
目前我方實際控製的地盤為並州太原郡,上黨郡,雁門郡,西河郡,以及地理上歸京兆的河東郡和弘農郡。
總兵力已經有八萬人。
之前曾簡單的設立了以五千人為軍團的將軍為基準,往上設立大將、元帥、都督;往下則設立了副將、校尉、副校尉、都尉、副都尉、什長、伍長。比較接近現代軍銜製,不過是以二二劃分,相對簡單明了。
該怎麼分配,也是要研究的問題。
目前各地駐軍已有:高順的一萬在河東,甘寧的五千在弘農,曹性的五千保護匈奴單於,雁門有一萬防護北方,其餘三郡各三千常備。
這樣就剩下四萬一千兵馬,顯得少了點。其中當時上京帶去三萬,後靠俘虜西涼軍,增加了一萬多馬匹,以及俘虜的差不多一萬西涼兵。
如此就急需募兵。
而目前有六個可以擔任大將的人選:高順,張遼,徐晃,典韋,太史慈,張燕。除去高順在河東,張燕的原黑山軍也不宜變動;剩下正好四位大將各自一萬。
如此,吾就當即下了軍令:任命上述六人為大將;魏續,曹性,侯成,宋憲,張楊,甘寧,趙雲,徐榮,八人為將軍。其餘的則多數是副將,而年齡較輕的幾個如李嚴等為校尉。
再次確定防區,徐榮將軍率領一個軍團駐守上黨郡,華雄和李蒙兩人為輔;曹性軍團駐守西河郡,胡才和李樂為輔;張燕率領兩個軍團駐守雁門,孫輕、王當、杜長仍相輔佐不變;甘寧軍團駐守弘農;高順率領兩個軍團駐守河東,毋丘毅、楊奉、韓暹、廖化、裴元紹相輔佐;張揚軍團留守太原,周倉和胡車兒輔佐;其餘我親自率領。
如此會議過一個段落,差不多到了中午,正好設宴慶賀,眾人皆滿心歡喜。
------------------
下午,眾人再一次行了禮,會議開始。
“諸位,接下來,我們要討論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我軍的總戰略;之前,已經在小範圍內討論了一次,但是,目前的形勢又有了一些變化,所以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首先,有負責情報處的主官來彙報一下周邊局勢。”
情報處已經交給了兩位軍師管轄,兩人對視一眼,就由陳宮出列。
“主公,根據情報的反饋,各諸侯的情報有了一些變化,做如下彙報。”
“首先,我軍北方和西方無特殊變化,匈奴單於由於我軍支持,已經在在南部站穩腳跟,已經形成了兩方對峙的局麵,對我軍無威脅,可以不予理會。而北方,雖然鮮卑實力強大,但是雁門關地勢險峻,防守兵力充足,也無大的危害,暫時可保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