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龍子龍孫下(1 / 1)

皇族的祿餉一律由政府供給,子子孫孫,代代繁衍,無窮無盡,日益成為壓倒明朝的一大負擔。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定諸王、公主年俸:

親王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綿二千兩,鹽二百引,茶千斤,馬料草月支五十匹;

公主已受封,賜莊田一所,每年收糧一千五百石,並給鈔二千貫;郡王米六千石;郡主米千石;以下比例遞減。

親王嫡長子年及十歲,立為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世代承襲。諸子封郡王。

郡王嫡長子承襲,諸子封鎮國將軍,孫封輔國將軍,曾孫封奉國將軍,四世孫鎮國中尉,六世以下為奉國中尉。

帝女封公主,親王女封郡主。公主婿號駙馬,郡主、縣主婿號儀賓。

凡皇族出身,由禮部命名,成人後由皇家主婚,一生的生活用度和死後的喪葬事宜皆由政府負擔。

皇族的龐大開支如同沉重的負擔,壓得政府幾乎無法喘息,他們就像貪婪的吸血蟲,無情地吸取著大明王朝的生機與活力。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由於皇族人數的日益膨脹,政府財力日益艱難,實在是負擔不起了,朱元璋便更改了皇族的祿餉:

親王年俸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鎮國中尉四百石,奉國中尉二百石。公主和駙馬二千石,郡主和儀賓八百石,縣主、郡君、縣君、鄉君依次遞減。

不到兩百年的時間,皇族的人數便達到五萬人口,他們的祿餉甚至超過了政府的租賦。爾食爾祿,民脂民膏。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全國每年供給京師糧四百萬石,諸王府祿米則為八百五十三萬石,比供應京師的多出一倍。

山西一地,地方存留糧食為一百五十二萬石,當地宗室俸祿卻要二百一十二萬石。

河南一地,地方存留糧食隻有八十四萬三千石,當地宗室俸祿卻要一百九十二石。

養不起,實在是養不起了。即便地方不吃不喝,把糧食全數給宗室都不夠。

怎麼辦?涼拌!政府隻好給宗室打折扣和拖欠俸祿。

底子好的宗室依靠先輩積累,酒照喝,歌照聽,舞照跳。底子不好的宗室、和皇室血緣疏遠的宗室,生活一天便不如一天。

而且,由於朱元璋曾留有遺訓,為了顧及皇家顏麵,這一群宗室子弟不得科舉,不得做官吏,不許務農,不許務商。

上沒有出路,下沒有退路,這一幫宗室子弟實在是走投無路,隻得在地方上為非作歹,仗勢欺人,壞事做盡。

一直到明朝末年,政府才明白不能死守老祖宗的遺訓,便放開了對宗室子弟從業的管製,可以科舉,可以為官,可以從商,自謀生路。

可是,這一切都太晚了,明朝都要亡了。

大明王朝的血早已被宗室吸幹,龐大的帝國將要麵臨崩塌。一鯨落,萬物生,這些前朝宗室又能有什麼好下場呢?

據不完全統計,到明朝滅亡時,朱元璋的直係子孫有十幾萬人,皇族繁衍的力量真是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