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太子病死,大明王朝的政治走向發生天翻地覆的變軌。
當年九月,朱元璋立太子第二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允炆生母為呂氏,在朱標長子朱雄英早夭,原配常氏死後,朱允炆生母呂氏也得以扶正,朱允炆從而成為朱元璋嫡長孫。
而朱標原配常氏,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嫡女。常遇春是淮西軍功集團的靈魂人物,僅次於中山王徐達。
所以,淮西軍功集團與皇太孫朱允炆之間沒有像朱標、朱雄英一樣的姻親關係,也就沒有共同的政治利益。
因此,朱元璋為了以絕後患,便對淮西軍功集團下手了,藍玉案便是這麼來的。
朱元璋對皇太孫的教育也是仿效昔日太子的教育,按部就班,學問與德行並重,批閱公事,平決政事,學習如何做一個守天下的皇帝。
諸子中除了第九子和第二十六子早亡外,其他二十三子都封王建國。其中,第四子燕王朱棣靠著靖難之役登基稱帝,成為明朝的第三代皇帝,縊號明成祖。
由於從小教育的好,諸子成年後基本都很能幹,獨當一麵,可擔大任。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之後,功勳宿將基本上殺完了,幹活的沒了,朱元璋隻能將北邊的軍事交給第二子秦王、第三子晉王、第四子燕王。
其他分封在邊境的幾個小王也能領兵打仗,替幾個哥哥分擔下巡邏斥候的任務。
除了軍事,諸子在文學方麵有建樹的也有不少。
第五子周王喜好讀書,能寫詩詞歌賦,著有《元宮詞》百章。此外,周王還喜歡研究醫術,搜集可以救饑的四百多種草類,著成《救荒本草》一書。
第十七子寧王鑽研詩詞、史學,頗有成就,撰有《通鑒博論》《漢唐秘史》《史斷》《文譜》《詩譜》等著作數十種。
此外,第八子潭王、第十子魯王、第十一子蜀王、第十六子慶王都禮賢下士,對文學頗有興趣。
第十二子湘王,更是文武雙全。朱柏性好學問,常讀書至夜半時分,並設立“景元閣”招納賢才去校讎書籍。
朱柏亦喜愛談論軍事,他的膂力過人,弓矢刀槊運用自如,騎馬飛快,有豪俠之氣。而朱柏每出入,則縹囊載書以隨,遇寒暑,仍不廢講誦。
過山水勝境,朱柏便徘徊終日,必為之賦詩作文,銘刻於石上。朱柏尤善道家言,自號“紫虛子”。
當然,朱元璋有爭氣的兒子,必然也有不爭氣的兒子。
一個是第十三子代王朱桂,性格暴躁,早年幹了很多荒唐事。到了晚年,代王仍不思悔改,帶著幾個狗腿子遊蕩在大街上,盡幹一些傷天害理的勾當,辱沒皇室尊嚴。
一個是末子伊王朱㰘,好武事,不喜歡留在宮中,時常帶著彈弓和劍,騎馬奔馳於郊外,動輒襲擊躲避不及的百姓。
同時,朱㰘生活縱欲而無法度,平時削發裸身與男女雜處無所顧忌,並以此為樂。
此外,朱㰘不僅喜歡自己裸身,還喜歡將平民百姓剝得精光,看著人家困窘的模樣發笑,真是喪盡天良。
朱元璋在世時對諸子管教甚是嚴格,絕不姑息。
第二子秦王多有過失,屢次被朱元璋訓斥,朱標多次替他說情,這才免於廢黜。秦王死後,朱元璋親自給他定縊為“湣”。
縊冊文說:“朕封建諸子,以爾年長,首封於秦,期永綏祿位,以藩屏帝室。夫何不良於德,竟殞厥身,其縊曰湣。”
第十子魯王服金石藥,以求長生,結果毒發傷目,不久身亡。朱元璋很不喜歡,親自欽定諡號為“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