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宣傳部門(2 / 2)

萬曆一直想著成立一個宣傳部門,雖說這時有坻報,坻報可分遞與報,遞傳的是行政命令,報則是類似於報紙的一種抄傳,但抄傳更多的隻是一種內參性質的報紙。各地呈送京城的坻報要快一些,而從京城傳出去的,內容和時間上就都定數了。十三個省都在京城設有一個聯絡處,朝上議政的內容和人事變遷等等事情,或六部都可以派人抄寫一份,各省的聯絡處再派人到各部去重抄一份,但各部及各省大都抄寫一些關係到自己部門職責的事情,因此就有了節選,再往下知道的就是這節選當中的內容。如各省聯絡處將關於本省的內容抄寫出來送回省裏,而各州府又隻節選一部份,再到縣一級,內容也就少的可憐了。再加上沒有專門傳遞的人,大凡都是上下級衙門間有事傳報時,順便將抄報帶上。

不管是遞還是報,到了官員手中也就是最後一手了,一些有錢人要想知道點朝裏的事,或者是京裏官員的花邊新聞,就得給衙門裏的文書一點錢暗中再抄一份。就這樣,也不是有錢就能抄到的,這需要你跟文書官有很深的交情才行,要不然你抄去後把內容告訴了別人,文書官可是要有牢獄之災的。

萬曆要想成立一個宣傳部門,其發行渠道自然不能再通過各地官府,要不然又成為一份內參,這就須要有一批人來專門做這件事,現在全國有一千一百多個縣,如到縣一級也就需要有一千多人,更何況萬曆還想達到裏甲,再加上做這份工作的人不是到各地一貼就完事了,還要對內容做出解釋,避免被人誤讀,這就需要他們會識字,那人就更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找齊的了。

金學曾聽好輕輕一笑:“嗬,臣豈敢與皇上論道。皇上要做成此事倒也不難辦到,臣有二法供皇上參詳。一是嚴令各地官府派人到田間將朝廷治法造知與民;第二種,現在各縣都建有驛站,隻需在驛站多請一、二人專門經辦,皇恩自然也就傳至民間了”

萬曆問:“若是在驛站請人負責,而驛站用度、人事安排又多由地方官府負責,那與讓官府經辦有何差別”

金學曾想了想:“為防各地衙門製約,就要成立一個新的衙門,將全國驛站日常用度,人員選用等悉數都歸其管理,再在幾個主要道口設下分支衙門,分管一地,自然也就通暢了。臣說的辦法,元輔大人生前就曾提過,在一些地方也曾試行,隻是事未盡而人先逝,還未能在全國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