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歲時,道真又轉任式部少輔兼任文章博士,司職文官的任用和朝廷儀式。道真這才正式的踏入了先祖們的事業領域,同時也被卷入學閥官僚的鬥爭中去了。當時朝中的學問家除了菅家外,還有司管文章院東曹的大江家、碩學都良香、三善清行、藤原佐世等人。這些人既是文友、同事,也是競爭對手,仇視反目、中傷誣陷便是尋常之事。再加上學政混亂,魚目混珠、裝狂作癲者,千姿百態盡皆有之。盡管道真成為文章博士時賀客盈門,但是他卻感到為官如履薄冰。在《博士難》裏歎道:“南麵才三日,耳聞誹謗聲。……無才先舍者,讒口訴虛名。”

在道真三十六歲時,父親菅原是善去世,這對道真是一個重大打擊。他不隻失去了父親,也失去了政治上的老師和靠山。兩年後道真便受到了第一次直接衝擊,有人作匿名詩諷刺大納言藤原冬緒,嫁禍給道真。不過幸運的是,事情很快得以澄清,道真有驚無險。然而這次事件對他在思想上的衝擊卻是很大,剛烈的他感到非常憤懣,然而卻沒有力量和手段報複,隻得用寫詩這種典型的文人方式來泄憤。

次年,即公元八八三年,唐朝的渤海大使裴頲來日,道真的啟蒙老師島田忠臣和他分別作為正副特使負責接待,為了提高接待規格,道真被臨時升為禮部侍郎。在對詩中,裴頲認為“禮部侍郎得白氏之體”,但雜有和習,本來裴頲是稱讚之意,但此言卻被他的敵人們扭曲,大肆渲染,令道真又遭詆毀。這時他最寵愛的兒子阿滿七歲夭亡,不久又有一子死去。仕途坎坷,中年喪子,這些接連的打擊令他的情緒陷入了混亂,險些出家。

公元八八六年的正月二日,關白藤原基經的長子藤原時平元服,光孝天皇親自為其戴冠。半個月後朝中二十八名高官易職。菅原道真被罷免式部少輔、文章博士、加賀權守三職,外放讚岐守,趕出了京都。

十八登科初侍宴,今年獨對海邊雲。

藤原氏祖是有名的中臣鐮足,由天皇賜姓藤原。藤原家族在大化改新之後,通過和皇室的聯姻,慢慢的把持了朝政,子弟曆任高官,是朝中最大的勢力。如同道真繼承父業致力儒學一樣,現任關白基經也繼承了父親攝政藤原良房的誌向,把“攝關政治”繼續下去。在正一位關白眼裏,罷免一個從五位下的文章博士,不過是搬掉顆小小的絆腳石而已,並沒有把他放在心上。但是在從五位下的道真眼裏,便是失去了一切。

對平安京的貴族來說,京都是一切風雅的中心,出了京都一切都會變得嚴酷,更何況是世家出身的道真。失去了菅家四代相繼的官職,遠離親友弟子,他的情緒跌落穀底,做什麼事都有很沉重的壓抑感,這種悲涼的心境在《重陽日府衙小飲》等詩篇裏表露得很明顯:“停杯且論輸租法,走筆唯書辨訴文。十八登科初侍宴,今年獨對海邊雲。”不過認真負責的個性使他在讚州任職的四年中,仍然做出諸多政績。同他的祖輩一樣,道真也致力於開設家塾。他親自祭孔授徒,很多子弟慕名從京都趕來求學,菅家門下“門徒數百,盈滿朝野”,通過弟子門生的傳頌,道真雖身不在京城,名聲卻更加顯赫,終於他也看到了複出的希望。

公元八九零年,道真終於秩滿返京,時年四十六歲。翌年正月關白基經病卒,朝中權力出現真空,宇多天皇為了遏製藤原氏,趁機提拔了許多能臣,其中道真就被任命為藏人頭,雖然隻是從四位上,但是卻是掌管機密文書,經辦重大訴訟和宣奏的要職。道真惶恐之致,兩次上表請辭,卻在公元八九二年被提升為左京大夫,聖眷甚隆,道真終於出頭了。

碧紗窗下櫓聲幽,聞說蕭蕭旅雁秋。

從四十七歲被宇多天皇提拔以來,道真迎來了人生的黃金時刻。四十九歲被任命為左京大夫。五十歲被任命為參議,兼任式部大輔。五十一歲被任命為遣唐大使(後因唐朝內亂而廢止)。五十三歲道真長女衍子成為女禦入侍後宮。五十四歲晉升為權大納言兼任右近衛大將,到了五十五歲,道真到達了人生的頂點,得到了菅家上下從未有過的高位,他被新任的醍醐天皇任用為右大臣,品居從二位,權勢之大,隻有左大臣藤原時平可與之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