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天滿祭

賀茂秀明作

“大臣藻思絕妙,天下無雙,雖居卿相之位,不拋風月之遊。凡厥文章皆在人口。後代言文章者,莫不推菅家矣。”

——《菅家後草》前田家本卷

日本曆史上有一位被尊為文學之神、亞聖人的人,直到現代,他仍被祭祀在全日本兩萬多座天滿宮內,每逢升學之際,學子父母便紛紛前去進香求簽,祈求他的保佑。在日本的古今聖賢中,還沒有人能得到這麼高的榮譽和尊重。他,就是菅原道真。

月耀如晴雪,梅花似耀星。

那是公元八四五年的一日清晨,醜時才過,天滿的“山陰亭”後院中便傳出了陣陣忙亂之聲,還依稀夾雜著誦經的佛號,正在庭院踱步的新任國子監祭酒菅原是善得到仕女的稟報,大伴夫人順利生產,是個男孩。欣喜若狂的是善立刻為新生的幼子取名,因為是第三個兒子,所以字取唐名,稱菅三,而名則取“道藝之真”之意,是為道真。

朝野之中,菅原是善的名聲是很好的,都說他“天性事少,樂於吟詩,最崇佛道,愛人愛物”,不愧是執掌文章院西曹的名門菅家三代。而他的妻子大伴夫人也是一代才女,出身和歌世家,自己的歌作也被收錄進了《拾遺集》中。作為道真來說,能生在這樣的人家,佛祖對他是很眷顧的,因為他不但有一對好父母,也有了很多好老師。道真出生不久,他的兩個兄長便相繼夭折了,為了家族繁盛,是善更加細心的培養起道真來。是善有個得意門人,名叫島田忠臣,也算是當今的名士,是善便叫他作道真的啟蒙老師。

或許是家族的血統,或許是自幼的熏陶,道真沒有辜負是善的期望,他顯露出的非凡天賦令島田老師震驚不已,十二歲時道真作出了《月夜觀梅華》:“月耀如晴雪,梅花似耀星。可憐金鏡轉,*玉房新。”後來這首五言絕句作為卷首詩被記載在《菅家文草》裏。

蟾宮祈折桂,展誌振家風。

到了十五歲,道真元服。按照公卿之間的規矩,初冠之夜,道真是在未婚妻家度過的。道真的未婚妻是島田師父的女兒宣來子,她小道真五歲。相對於尚且不識世事的道真小夫妻來說,母親大伴夫人顯得更加高興,她在儀式上吟道:“蟾宮祈折桂,展誌振家風。”

這種期望不隻是來自母親,而且也是來自整個菅家。菅家的治家思想是樸實勤奮的儒教思想,崇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以儒治國的理想也由道真的繼承了。應該說菅家的家風在治學的領域上是很優秀的,但是這種過於正直純潔的品行,在道真以後的政治道路上卻為他惹來了禍端,當然這不是望子成龍的父母能想到的,道真自己也是不可能想到的。其實這種政治和儒學的區別,恐怕就連當年中華上朝的孔聖人自己也想不到吧。

十八歲的道真文章生及第,是善將他送入山陰亭的家塾讀書。這段時光對優等生性格的道真來說是快樂的,使得日後他在《書齋記》中對山陰亭描繪的詳細而優美。因為受到了先學學風的感染,道真讀書愈加刻苦,在公元八六七年,道真二十三歲,得賜文章得業生。在當時有二十一名文章生參加考試中,隻有道真和另一人通過。緊接著道真開始準備應試對策,這是朝廷裏最高級的考試。這次父親親自出馬輔導道真,“臨應進士舉,家君每日試之。”同時,還有從唐朝來的儒者王度直接用中文為他講解《論語》。在如此高強度的教育下,三年之後,道真如願及第,得授官少內記,由此進入了仕途。

南麵才三日,耳聞誹謗聲。

道真二十六歲入仕,三十歲升任兵部少輔,,一個月後專任民部少輔,每日忙於起草文書,處理政務。這種事務性而且繁雜的工作對文學氣質濃厚的道真來講是件苦差,好在他責任心很強,言談上並無不滿,但是卻充滿了疲憊的感覺。雖然如此,這些辛勞的官僚生活對道真這樣一個學者來說倒是一種很寶貴的經驗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