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時代的通儒菅原道真(3 / 3)

因為把齊世親王也牽連過去了,醍醐天皇不得不把他弟弟加以處分。同時,菅原道真的長子高視從大學頭降為土佐介;次子景行從式部大丞降為駿河權介;三子兼茂從右衛門尉降為飛騨權椽;四子淳茂是文章得業生,也為此被貶到播磨。他家的門生故舊,更為此大受株連。

菅原道真到太宰府去就任時,不得已把妻子和大女兒留在平安京,自己帶了小兒子、小女兒上路。一路上,受到的待遇也很差。[11]到了太宰府,小野篁的兒子小野葛弦正在大弍任上。因為小野篁也是被流放的,小野葛弦對這位貶謫下來的“權帥”還可以。但是,他自己的心填充滿著淒涼悲痛。

而朝廷還不放心,又派宇佐奉幣使藤原清貫去查問。據(陰)七月十日藤原清貫的報告,菅原道真曾表示:“無所自謀,但不能免善朝臣誘引,又仁和寺(指宇多法皇)仰言。數有奉承和故事耳。”關於藤原清貫的報告,也有種種解釋。有人認為藤原清貫是菅原道真素來敬重的藤原保則的兒子,在菅原道真任讚岐守時,又做過他的下屬,所以這個報告是可靠的。其實,從菅原道真的性格說來,他是不會把罪名推給別人的。源善原任右近衛權中將,此時已貶為出雲權守,他不會再想加害於他;至於對宇多法皇,他更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報告中所謂“承和故事”,從藤原時平這方麵說,已變成了“廢立”的代名詞。但根據史實分析,“承和之變”(842年)可以有兩種意義:一種是指廢太子恒真親王而立藤原冬嗣女順子所生的道康親王,用這種意義來比擬廢醍醐而立齊世,實在是不恰當的,但事實上把菅原道真貶到太宰府時,已經把他比作因承和之變而貶官的藤原吉野了,所以藤原清貫用的當然是這種意義;另一種意義是指藤原良房製造這次事件,是為了打擊他的政敵伴健岑、橘逸勢以及他們兩人所代表的兩大家族的勢力。如果菅原道真自己說“承和事件”,可能是指宇多法是一直提醒他不要再陷伴健岑等的覆轍。不過,菅原道真既然處於被查問的地位,也隻有聽藤原清貫說去。

菅原道真的新任所太宰府是個總菅九州地區、防備外來侵略、接待外交使節、並進行對外貿易的機構。上級官員有主神一人、帥一人、大弍一人、少弍、大監、少監,大典、少典各二人。在地方機關中是個大單位,可是與朝廷右大臣相比,那臨時代理的“帥”隻是一個地方的“冷官”罷了。菅原道真的心境反映在他的詩章之中,他所作的《秋夜》詩,把自己比作蕭瑟的秋天,反映了他的心境:

黃萎顏色白霜頭,況複千餘裏外投。

昔被榮花zz組縛,今為貶謫草萊囚。

月光似鏡無明罪,風氣如刀不破愁。

隨見隨聞皆慘慄,此秋獨作我身秋。

從平安京傳來難得的家信,隱約說出了家庭被侵削、生活極艱難的苦境。所以有《讀家書》一詩:

消息寂寥三月餘,便風吹著一封書。

西門樹被人移去,北地園教客寄居。

紙裹生薑稱藥種,竹籠昆布記齋儲。

不言妻子饑寒苦,為是還愁懊惱餘。

第二年初春,他的身體在貧病中逐漸垮下來了。從《雨夜》一詩中可知,他已很瘦削,目光艱澀,生著腳氣、皮膚病,患有胃病等,甚至生計也有困難。這一年秋天,他帶去的小兒子就在那裏死去,這對菅原道真的打擊是很大的。

903爾(陰)二月二十五日,他就在太宰府寂寞地死去了,年五十九歲。

一個博覽群書、著作等身的儒臣出身的高官,終於被藤原大貴族的勢力迫害死了。

奉為天神

901年(陰)正月二十五日,藤原時平、源光、藤原定國等的聯合勢力製造陰謀,把菅原道真從右大臣的高位上拉下來後,他們就彈冠相慶了。藤原時平自然大權獨攬,更加專橫跋扈;源光就升正三位,任右大臣,成為藤原時平的副手;藤原定國就兼右近衛大將,次年就任大納吉。其他“有功之人”也都加冠進爵。在此之前,藤原時平一直想把他的妹妹穩子送進宮去,造成外戚關係,可是一直沒有實現,這次有了機會。3月,其妹穩子入宮。

902年,藤原時平又想恢複班田製,禁止院、宮、諸家zhan有山川藪澤;又禁院、宮、王臣家借民宅稱為莊園,妨礙官物,儲積稻穀。恢複班田製,必然不會取得大效果,而實際上在政治鬥爭告一段落後,又從經濟處理上打擊他的政敵們。怪不得菅原道真的家庭也受到了影響,連住宅都無法保留完整。904年(陰)二月,在藤原時平的策劃下,把穩子所生的崇象王子立為太子。905年,菅原道真的女婿齊世親王,被逼得不得不到宇多法皇所在的仁和寺去出家。

可是,藤原時平的這種全盛局麵維持不了多久。從901年起,京都時常打雷、落雷的地方不少。有一種傳說在流傳,說菅原道真死後成為雷神,要對迫害他的人進行報複。好象這是一種迷信,實際上反映了當時日本不滿意貴族政治的各階層的共同的詛咒和憤恨。

906年藤原定國死去。908年,那個不準宇多法皇進宮的藤原菅根也死了。9O9年(陰)四月,藤原時平本人也死掉了,年僅三十九歲。912年,紀長穀雄死去;913年,源光死去。914年,醍醐天皇任命藤原時平的弟弟忠平(880一949年)為右大臣。915年,皰瘡流行。918年,京都暴風雨。923年(陰)三月,藤原穩子所生的保明太子(911年改崇象為保明)生病死去。醍醐天皇也許感到了內疚,或者有些害怕,就贈死去的菅原道真為右大臣正二位;然後,又立藤原穩子為皇後;並立保明與藤原時平的女兒生的皇孫慶賴王為太子,而這個太子不久也夭折了。

930年(陰)六月,宮內的清涼殿遭雷擊,已經升到大納言民部卿的藤原清貫和另一名大官以及近衛二人一起被雷擊死。醍醐天皇也為此嚇得憂心忡仲,到(陰)九月中終於死去。

既然有菅原道真變雷神的傳說,自然有搞迷信的人附會上去,說菅原道真顯了靈,然後在947年(天曆元年)後在京都建立了北野神社。接著,949年又在難波(今大阪府)建立了天滿宮神社。到993年(正曆4年),又有人假托菅原道真顯靈,一條天皇(986—1011在位)又先後贈菅原道真左大臣正一位、太政大臣,把他捧上了最高的官職。

到十一世紀初,菅原道真可怕的形象逐漸轉變。1023年當過攝政、太政大臣的藤原道長(966—1027年)曾在高野山龍門寺看過菅原道真的墨跡,非常欣賞,“徘徊難去”。1025年當右大臣的藤原實資(957—1047年),也提出了他家藏的菅原道真的真跡。他們兩人都是藤原忠平的曾孫。自此以來,菅原道真的書家的聲名又喧傳一時,認為在空海(774—835年)之後,就要數到他,在他之後,才是小野道風(894-966年)。

到鐮倉時代,藤原兼仲於1276年,在宇治平寺院看到了菅原道真的日記《勘仲記》,認為“有恐有悅,麵目之至,無物取喻。”由此可知,菅原道真已經逐漸變成了“文神”、“學聖”了。

到現在,日本還有許多地方保留著北野神社、天滿宮,祭祀著菅原道真。從他死去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我們在前麵幾節中介紹了菅原道真的生平,但是我們對他死後長時期成為這樣被崇拜的形象有些難以理解,在這方麵的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概括地說,他所以被奉為天神或雷神,那是由於封建社會中受委屈、受壓抑的各階層把他作為象征性的人物,集中了他們對驕橫跋扈的當權者的憎恨與憤怒,希望由他對這些人予以嚴厲的懲罰。後來又所以轉化為“文神”或“學聖”,也許是由於迷信造成的神采逐漸暗淡,而他留存的著作和墨跡又獲得高度的評價,並由此起了升華的作用。

附注

[1]本文所引《菅家文草》、《菅家後集》都根據《日本古典文學大係》第72冊,川口久雄校注本。

[2]中臣鐮足被賜藤原姓名,其次子不比等襲姓藤原,以後分為武智麻呂(南家)、房前(北家)、守合(式家)和麻呂(京家)。四家中北家獨盛。

[3]字多天皇的母親,是仲野親王之女班子女王,與藤原北家沒有關係。為此,宇多天皇一即位,藤原基經就想利用“阿衡”事件,把宇多天皇的氣勢壓下去。

[4]當時朝廷的重要職官如下表:

官職位階姓名年齡官職位階姓名年齡

左大臣

右大臣

大納言

中納言

中納言

中納言

從一位

正三位

正三位

從三位

從三位

從三位

源融

藤原良世

源能有

源光

藤原諸葛

藤原時平

72

72

49

49

68

23

參議

參議

參議

參議

參議

參議

參議

參議正四位上

正四位上

正四位上

從四位上

從四位上

從四位上

從四位下

從四位下源直

藤原有實

藤原國經

藤原保則

源貞恒

藤原有穗

源湛

菅原道真*

37

66

69

38

56

49

49

[5]小野篁於843年任命為遣唐副使,836年出發時,遭遇颱風,未成行。838年再出發前,與遣唐大使藤原常嗣意見不和,稱疾不去。並作了一首《西道謠》,諷刺遣唐使。為此,觸嵯峨天皇之怒,流放於隱岐,到840年才赦免。

[5]見明嘉靖《溫州府誌》卷六,災變,清同治補到《溫州府誌》卷十七,職官、卷末雜記寇警。

[7]《寬平卿遺誡》中說:“加以前年立東宮之日,隻與菅原朝臣一人論定此事……其時無共相議者一人。”

[8]《菅家文草》有昌秦二年二月二十七日《辭右大臣職第一表》、三日四日《重請解右大臣職第二表》、三月二十八日《重請解右大臣職第三表》。

[9]醍醐天皇禦製詩:“琢磨寒玉聲聲雨,裁製餘霞句句侵。更有菅家股白樣,從此拋卻匣塵深。”並注:“平生所愛,《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今以有《菅家》,亦不開帙。”

[10]三善清行《奉菅右相府書》中說:“伏惟尊閤挺自翰林,超升槐位,朝之寵榮,道之光花,吉備公外,無複與美。伏冀知其止足,察其榮分,擅風情於煙霞,藏山智於丘壑,後生仰視不亦美乎。”

[11]據《政事要略》卷二十二載,菅原道真被發遣時,“任中雜俸zz並監從及不預厘務,依前員外帥正三位藤原朝臣吉野例行之。又山城、攝津等國不給食馬。路次國,又宜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