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乞活軍是怎樣煉成的(2 / 2)

沒過多久,胡人又大舉入侵並州(山西一帶),並州各地饑饉,兵荒馬亂,郡縣不能自保。

於是並州守將田甄、李惲、薄盛等人,便將流民組織起來,向東前往冀州與司馬騰集團彙合。

兩支流民集團一會合,人數竟有二十餘萬人,聲勢浩大。

司馬騰給這支流民集團起名為“乞活”,非常言簡意賅,非常接地氣。

司馬騰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一則將流民收編,使這些人有所依靠;

二則形成了一支強有力的武裝,便於謀食。

沒有財產住所,隻為活命乞食,這樣的部隊打起仗來無後顧之憂,十分勇敢強悍,成為司馬騰麾下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

而這時的乞活軍,還沒有完全成型。

這支軍隊的目的仍然以生存,以吃飯為主。

為了能吃上飯,乞活軍卷入了軍閥之間的混戰。

隨著羯人的大舉入侵,漢胡之間的民族矛盾愈演愈烈,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

乞活軍的主要活動也隨之轉變為抗擊民族敵人匈奴劉氏和羯胡石氏。

由此,乞活軍的發展迎來了第三階段。

當然,也迎來了他們的第二代首領,即陳午、李惲、薄盛等人。

由於身處亂世,處境險惡,乞活流民在從事農業生產以求生存的同時,仍保留了武裝組織。

他們在與胡人的長期殘酷鬥爭中磨練出頑強的戰鬥力,以驍勇善戰、組織嚴密、持續時間長久著稱。

乞活軍在西晉覆亡之後,長期活躍在冀、幽、並等州,曾與胡人進行過艱苦悲壯的武裝鬥爭,起到了保障東晉政權的作用。

就連司馬家也沒有想到,竟然是一群群的流民在幫他們抗擊著胡人。

乞活軍的鬥誌之頑強,是誰也沒有想到的,他們常常自發出擊,哪裏有胡人入侵,他們就去哪裏。

匈奴人大舉圍攻洛陽時,乞活軍統帥李惲、薄盛等帥眾救京師,力戰數日,匈奴人被擊退。

乞活帥陳午臨終時,告誡部眾不要歸附胡人,誓死抵抗。

漢人的骨頭,被司馬家折斷。

司馬家要跪下,可是仍然有人要站起來挺直腰杆,爭一口氣。

乞活軍不愧我漢家兒郎。

飽讀詩書的腐儒們,摟著歌姬,吟詩作對,賞西湖美景,品江南佳肴。

破衣爛衫,無家可歸的乞活軍為了守衛這片土地流幹最後一滴血。

公元349年,石虎死後,羯趙國內大亂。

乞活軍推李農為統帥,力挺冉閔建元稱帝,立國號魏。

李農死後,乞活軍紛紛歸附冉閔。

公元352年,冉閔戰敗,身死龍城,乞活軍大部分殉葬。

這是一支悲情的軍隊,他們被視若螻蟻,被胡人坑殺,被司馬家稱為乞活賊。

可是他們敘寫了一段悲壯且波瀾壯闊的漢民族抗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