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誰來辦案(2 / 3)

莫如深搖搖頭說:“並非如此!當時我並不確定考題是真的,我以為文雲孫被宵小之徒騙了,因此未作區處。大考結束後,文雲孫告訴我那份考題是真的,我才意識到事情嚴重了。”

穆建諷刺道:“知道以後,你還是明哲保身了。世人皆言莫大人忠正耿直,看來是名不符實了。”

莫如深反唇相譏:“世人所言,本官根本不在意。兩位大人試想想,如深雖然官居四品,卻是外臣,不能給皇上寫奏折。而科場舞弊勢必與朝廷大員有關,更何況吳潛大人還是主考官。於刑獄而言,我寫奏折必經過閣臣,無異於通風報信,因此未作區處。隻待有機會向皇上陳述時,再言明實情。”

穆建連連冷笑:“恐怕你不止防著吳潛大人吧?”

莫如深也冷笑道:“穆大人所指何人?”

穆建說:“難道你對賈似道大人沒有提防之心嗎?”

莫如深嘴角向上一翹,說:“這是您說的,莫非穆大人對賈大人起了疑?”

穆建一驚,說:“你,你,休得胡言!”

蘭永年打斷他們:“兩位大人,都火燒眉毛了!你們二位就不要再互相攻詰了。”

莫如深站起來,走了幾步說:“也罷,就聽蘭大人的。”穆建不說話了。

莫如深走到文雲孫麵前,說:“你我相識經年,你雖然年少,但做事極有分寸,引起如此滔天巨浪,結果恐怕早在你意料之中。我說的不錯吧?”

文雲孫沒有說話,目光很平靜。

莫如深說:“吉州知學書院案、京城屯田謀私案你都有過上佳表現。如果當年沒有那首童謠,你也不會有如此名氣,皇上也不可能準你進入國子監學習。想想那時,我們以弱擊強,何等豪氣!”

聽了莫如深的話,文雲孫頗為感動:“這些事情你還記得!”

“當然記得。”莫如深說,“你能不能告訴我,你做如此驚天之舉所為何故?”

文雲孫略一思索,抬眼道:“為了江山社稷,為了天下百姓,你會信嗎?”

聽了他的話,莫如深隻覺得心裏有一團火在燒,自己有了一種被點燃的感覺。

莫如深壓抑著自己的感動,說:“你一個人承擔如此重任,你能扛起來嗎?”

文雲孫停了一會兒,說:“我想試試。如果堂堂天子門生混進了屍位素餐,濫竽充數之輩,那我大宋的顏麵何在?朝廷又如何安撫萬民?”

沒等莫如深問下去,忽聽堂外有人說話:“說得好!我大宋的顏麵何在?”

大家循聲望去,大吃一驚。宋理宗穿著便服徐步走了進來,旁邊是徐海和江千裏。

蘭永年、莫如深和穆建急忙給宋理宗行禮,宋理宗一揮手:“罷了,朕著了便服,隨便來看看。你們不要太過拘謹,照常審案便是。”

話雖如此,蘭永年還是把大堂的主位讓給了皇上,自己坐在莫如深旁邊。

宋理宗看了文雲孫一眼:“這就是那個揭露科場舞弊的仕子?”

文雲孫急忙行禮:“草民文雲孫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雲孫!”宋理宗想了想,“這個名字有點熟!”

江千裏解釋道:“他是皇上特許準入國子監讀書的。屯田謀私案的那首童謠便出自他之手。”

宋理宗明白了,不由自主地念出來了:“噢,老爺閉眼一句話,農夫辛勤食無飽。屯田謀私遺禍大,可惜皇上不知道!”

徐海滿臉堆笑,細聲細氣地說:“吾皇真龍天子,這麼久了,還記得如此清楚!”

文雲孫叩頭道:“草民無狀,請皇上恕罪!”

宋理宗說:“朕已經看過你本次科考的詩文,必在三甲之列,拿下狀元也不無可能。你何以自毀前程,行此逆天之事?”

文雲孫很鎮靜地說:“草民並不想行逆天之事,難道任那些蠅營狗苟之輩位列朝堂之上就是順天了嗎?”

在場的人大驚,文雲孫居然敢反問皇上!

徐海厲聲斥責道:“大膽文雲孫!不得對皇上無禮!來人,把這個狂徒拉下去,重責四十大板!”

差役們一擁而上,就要把文雲孫拉下去。

宋理宗輕輕一擺手:“罷了,都退下!他說的並無謬誤,何罪之有?”

文雲孫急忙叩頭:“謝皇上垂憐,謝皇上寬宥!”

宋理宗看看文雲孫,露出了很滿意的笑容:“文雲孫,你不錯,也不枉朕特許你進入國子監。”

文雲孫急忙致謝:“謝皇上!”

宋理宗笑著說:“你鬧出如此大的動靜,不就是想讓朕知道嗎?朕已經來了,你有話盡管說。”

文雲孫叩頭道:“皇上聖明!”

至此,蘭永年、江千裏、穆建才知道了文雲孫此番舉動的真正含義。莫如深也證實了自己的猜測,心裏暗自慶幸宋理宗此刻沒有糊塗。

宋理宗轉身莫如深說:“莫愛卿,你繼續吧,朕聽聽便可!”

莫如深對文雲孫說:“皇上已經來了,事發前後你是怎麼想的,說出來吧。”

文雲孫說:“發現考題後,我並不確定真假。於是正常參加了考試,當我發現試題的秘密時便決定將真相寫出來。隻有這樣,真相才有可能被揭示。”

莫如深問:“為何不到衙門報案?”

文雲孫說:“如此驚天大案,哪個衙門敢接?接了,誰又能破?衙門大吏會考慮皇上的責罰和自己的利益,很有可能不了了之,故而我才行此驚天之事。”

莫如深問:“關於案子本身,你還知道些什麼?”

文雲孫說:“我清楚地記得那個人的相貌,然一個市井無賴之徒如何得到了如此機密的考題?其來源必是朝中要員,隻要畫出圖像,必然可以找到那個無賴。追根溯源,必能將幕後黑手抓獲。”

莫如深明白他的意思,向宋理宗施禮道:“臣請求皇上下旨,根據文雲孫的描述,著國子監博士秦斌來畫像!”

蘭永年突然出聲了:“噢,這似有不妥。”

莫如深問:“有何不妥?”

蘭永年支吾著,不想說出來。

穆建在旁邊說:“秦斌是副主考,也是出題人。如果他是幕後黑手,畫出的像焉能作為證據?”

莫如深態度很強硬:“秦斌的為人我很清楚,根據他畫的像,我已斟破了數起大案!”

類似的話其實不像是莫如深說的,然而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穆建所說的都是事實。他隻好另找途徑,達到讓秦斌畫像的目的。

如果宋理宗沒來,他還想不到這一點。簡單地說,隻要皇上同意了,秦斌有無嫌疑已經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