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接著說:“這是京城街市之上流傳的童謠,已然傳遍京城。內容直指官員屯田謀私,誤國害民。可惜皇上不知曉,不如說可憐皇上不知曉。朕身在大內皇宮,你們以為朕可欺嗎!”
今天,皇上的情緒明顯與平時不同,大家都不敢說話,紛紛看向了於廣泉。
於廣泉資曆最老,雖然才學有所欠缺,但深諳陪王伴駕之道。這個時候,他說話最能逗皇上開心。
於廣泉滿臉堆笑,向上施禮:“皇上息怒,民間童謠所言不一定是事實,待查明後再作定奪。屯田利國利民,即使存在弊端,也無關大礙。”
宋理宗瞪了他一眼:“事關民生,民生及國之根基,何謂無關大礙!於愛卿新婚燕爾,樂不思蜀了吧?”
於廣泉臊了個大紅臉,退在一邊,不敢再說話了。大臣們都看出皇上今天不一樣了,連大氣都不敢出了。
宋理宗怒氣未消:“史宅之,你是戶部尚書,土地錢糧之事乃戶部職責。官員屯田謀私是否屬實,你是否了解?”
史宅之出班回話:“屯田實施已有年餘,國庫充盈,並未發現官員有不軌之舉。然童謠既出,恐怕並非空穴來風。天下與屯田有關的官員成百上千,難免有害群之馬貽害國家大事。”
史宅之果然老道,回答得可謂滴水不漏。肯定了屯田與國有利,自己的成績是主要的。同時,他間接指出可能存在官員的不軌之舉,但自己並不清楚。
宋理宗逐漸平靜下來,問:“眾愛卿以為如何處置?”
眾大臣沒有人敢說話。
宋理宗說:“吳愛卿,謝愛卿你二人以為如何?”
吳潛和謝方叔相視一眼。
謝方叔出班啟奏:“皇上,屯田實為富國強兵之道,不可廢止,亦不可縱容官吏魚肉百姓。以臣之見,應派能臣幹吏徹底查察此事,不可姑息養奸,動搖國本。”
宋理宗點點頭:“以謝愛卿所見,派何人妥當?”
謝方叔思考片刻,回奏道:“如此大案,理當三司會審,應由刑部、大理寺和禦史台查察。”
謝方叔所言有理,也符合朝廷規範,但問題在於這三司的堂官有問題。
禦史中丞於廣泉老邁昏庸,剛納了16歲的小妾,不堪大用。刑部尚書蘭永年圓滑世故,怕得罪權貴,不願出力。大理寺卿顧德彰年富力強,辦事果斷,卻有酷吏之名,而且與賈似道過往甚密。
事實上,徹查此案,朝中並無可用之人。
於廣泉出班施禮:“啟稟皇上,老臣雖年邁,仍願為皇上效犬馬之勞!”
說完,他連連咳嗽了數聲。其實他並不想參與,表態的目的隻是為了不參與。
宋理宗擺擺手說:“於老愛卿,你還是好生歇息吧!”
刑部尚書蘭永年自知無法查明,站在朝班,一言不發。
大理寺卿顧德璋倒是很冷靜:“微臣願意徹查此案,但請皇上授與全權,任何達官貴人均屬在查之列。”
顧德璋寥寥數語盡顯酷吏本色。
不僅朝堂上的大臣不同意他的請求,就連宋理宗都覺得把案子交給他很懸,難免震動朝廷上下,於朝政不利。
三司中其他兩司的大人都說話了,蘭永年自知不說話是不行了。
蘭永年出班啟奏:“以臣之見,土地錢糧之事均由戶部辦理,可請戶部先行自查。如果真有問題,再由三司審理,以免牽涉太廣。”
禮部尚書馬元鐸反對:“蘭大人此言差矣!戶部辦理土地錢糧之事,與各路轉運使及州府大吏多有交往,理應避嫌。”
馬元鐸讀書人出身,進士及第,人比較正直,向來看不慣官官相護,上下其手。
史宅之不願意聽了,冷冷地說:“馬大人此言何意,莫非指我戶部諸員與屯田謀私之事有涉。我史家自家父史公彌遠起,便在朝廷效力,世受皇恩,怎麼會做有損國基之事?”
他向後看了一眼賈似道:“戶部侍郎賈大人本是皇親國戚,怎麼會自損根基?馬大人如此講話,居心何在?”
史宅之極其狡猾,既為自己辯白,又把矛盾引到了賈似道身上。
賈似道對朝堂正在發生的事情很清楚,他不想蹚渾水,於是說:“我以為馬大人之言有一定道理。下官的確並非合適的人選。”
蘭永年很清楚,賈似道多次作為欽差大臣,又是皇上的小舅子,曾經破過幾個大案,捧賈似道應該沒錯。
蘭永年說:“賈大人過謙了。賈大人連破大案,屯田也是賈大人在京湖製置使任上搞出來的。賈大人的才具有目共睹,臣以為賈大人是最合適的人選。”
馬元鐸仍是極力反對:“賈大人是戶部侍郎,應該避嫌!”
蘭永年與馬元鐸爭論起來,聲音越來越大。
宋理宗覺得厭煩了,擺擺手說:“兩位愛卿莫要再爭了。吳愛卿,聯想聽聽你的看法。”
吳潛思索再三,說:“皇上,臣以為各位大人所言各有各的道理。以臣愚見,不如讓臨安府尹範東麟來查,至少有四利。”
“噢!”宋理宗眼前一亮,怪自己沒有想起固執的範東麟。他追問道:“哪四利?”
吳潛說:“其一,童謠發端於臨安,描述的是臨安附近的狀況,理應由臨安府尹查究。如果所述之事隻發生在臨安,如此安排既避免了事態擴大,又符合朝廷慣例,此其一也。”
宋理宗覺得有理:“其二呢?”
吳潛繼續說:“其二,範大人性情耿直,不善交際,朝廷內外皆知,相信他能夠秉公辦案,不循私情。”
宋理宗同意吳潛的判斷,點頭道:“其三呢?”
吳潛略停頓了一下,說:“其三,臨安府尹職權與知府趨同,但位在三品,能夠位列朝堂,與各部侍郎品級相同。因而更容易臨事權處,並令百官折服。如果皇上能夠授以全權之責,便宜行事,則錦上添花。”
宋理宗說:“朕授以他全權之責就是了,還有呢?”
吳潛說:“臣兼管吏部,臨安府推官莫如深履新,剛到任臨安數月。其人長於推理,智計百出,屢破大案,正好可以協助範大人斟破此案。此人也是賈大人推薦的,參與查案,相信各位大人能夠信服。此其四也。”
賈似道目前雖然隻是一個侍郎,但仗著賈貴妃受皇上寵幸,廣結黨羽,排除異己。
吳潛故意提到了賈似道推薦一事,他深知如果賈似道不同意,這件事就很難成功了。自己雖然是宰相,但有時不得不考慮這一層關係,否則什麼事都辦不成。
宋理宗略有不解地問:“賈愛卿,莫如深是何許人?”
賈似道出班啟奏:“莫如深原任信州司理參軍,因剿匪有功。由皇上下旨,吏部傳達,升任臨案府推官。”